2023年12月26日
第28版:T20薪火相传

唯有不断学习 方能青春无悔

济宁晚报 刘伟栋

今年记者节,偶然间在家中拿起相机翻阅起往昔工作照片与近百张媒体工作证,看着一幕幕熟悉场景,让我想起了刚接触记者工作时的青涩,一路走来的感触与收获,对我来说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蜕变过程。

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是党媒的主责。这十年,我用手中笔和镜头记录了孔孟之乡的变化。作为一名“90后”一线记者,我主要负责济宁晚报政文新闻部县区、文化、旅游、体育等线口,为了捕捉到信息含量大、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信息,我坚持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从业以来工作的一种常态。

至今仍清晰记着第一次采访的惶恐之情,2014年的冬天,我前往微山县微山湖区采访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初次采访,一时着急,又不知该问些什么,幸得带队老记者指点,才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当天采访内容多而杂,回到办公室,当一堆采访材料与笔记摆在办公桌上时,瞬间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笔。部室主任李朕葳刚好经过,看到一筹莫展的我,便上前了解情况。当得知因为稿件采写遇到问题时,他便说,“你把采访内容整理一下,我先帮你分析从哪个角度切入找新闻点。”于是在他耐心指导下,采访内容逐渐成稿。次日,当稿件刊登于报纸上,成就感也随之而来。

入行至今,不知经历多少次大大小小采访活动,每一次采访、写稿、拍摄寻找新线索不停循环,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变幻万千,哪怕是同样选题也还是会有微妙差别。十年来,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到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从2018央视中秋晚会到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走进济宁等重大节会和活动……从田间地头看到农民辛勤劳作生活画面,再到体育赛场上运动健儿矫健竞技场景。从业十年,在领导指教和策划下,我的几篇稿件也有幸获奖,采写的《治理好的就是“聚宝盆”》《唱响干字为先的济宁最强声》《让创城成为一种精神》等稿件,先后获得省级多个奖项,我也当选济宁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社记者也在寻求突破和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冲击中寻求生机,转型是必经之路,为此济宁晚报采编部门在报社领导指导下,开启了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记者的我需要进一步的自我革新,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为了成为一名新时代媒体人,我从单纯文字记者迅速朝着文字、图片、视频等都擅长的全媒记者学习、过渡。采访工作从纸、笔、相机三件套,到现在无人机、云台稳定器、GoPro运动相机各种拍摄设备越来越多;新闻稿件从当天的新闻隔天出,到新媒体全平台实时报道、多媒体呈现,我在济宁日报社守正创新的发展大潮中蝶变,浴火重生,努力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当记者这些年,我曾冒着雨雪翻山下湖走基层看乡村变化,在炎炎夏日记录奋战在一线的坚守者,在山区目睹了昔日小村庄,变身农旅融合景区,在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看到村民们的笑脸;深入企业走访车间工厂,看他们奏响城市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作为记者,能记录他们的故事,见证孔孟之乡的变化,我是幸运的。社会赋予了我们新闻工作者职责,让我们见证、记录社会发生的许多事,不停地接触着新事物,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人民的感动、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这或许就是记者的意义。

2023-12-26 济宁晚报 刘伟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986.html 1 唯有不断学习 方能青春无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