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在夜班编辑岗位的第10个年头。作为《济宁晚报》编辑中心的一员,十年来,我有过初排版面时的手足无措,有过经历通宵达旦改版组版的身心俱疲,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从未改变。
晚上8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普通市民夜生活刚刚开始:电视里的精彩剧集正拉开序幕,商超夜市人山人海,烧烤大排档生意火爆……我们夜班编辑,此时匆匆告别家人,穿过城市的灯光和热闹,在缤纷的夜色中从四面八方赶到报社。稿件追逐星光,今天追逐明天,新闻在路上,我们在版面上奔跑……这是我们夜班编辑的生动写照,新闻大厦21层和24层的办公大厅,总会在夜里灯火通明,甚至通宵达旦,这对于编辑中心的编辑来说,是家常便饭。
十年来,数不清多少次夜深人静的夜晚,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一道反复琢磨、反复讨论。夜班编辑工作时间有限、任务重,经常是数十篇稿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自己负责的每个版的文字、照片、版式,每个细节都要兼顾,确保万无一失。夜班编辑必须细心、耐心、静心。出报安全无小事,从下午编前会定下版序、内容,到晚上真正上版,经常会有多次调整。甚至有时上版出来大样了,感觉不甚满意,推倒重来也是常有的事。对此,大家都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每一次翻版,都是一次质量的提升,都是为了把报纸办得更好。
回首这十年,我从编辑的角度一点一滴感受着济宁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着群众精神风貌的大幅度提升,和全体夜班编辑一道将最丰富、最出彩、最暖心的新闻呈现在报纸版面上,用墨香记录着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目前,在山东省市地报好专版好专栏评选中,我参与编辑的新闻作品拿到了4次一等奖,二三等奖若干;在市级评选中,参与编辑的作品也屡屡获奖,这些也激励着我继续当好济宁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讲好济宁故事、唱响济宁声音。
睡眠不足,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是夜班编辑的工作常态,常年的日夜颠倒不但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在一起的宝贵时光。我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女儿,每天相聚的时间就只有晚饭的短暂时刻。深夜下班回家她已熟睡,清晨我刚刚睡下她就要去上学,每每想到陪伴孩子的时光少之又少,我的内心充满了歉疚。或许,我们最密不可分的日子就是她在我的孕肚里陪我度过的那些奋斗的夜晚。
去年8月底的疫情期间,需要封闭在单位工作值守,当时我正处在二胎哺乳期,原定的一名同事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前来,而我家离单位较近,比别人更加方便。为了保证正常出版,我决定提前给孩子断奶,将孩子安顿好后便背着行李赶到了单位。就这样,我成了全单位20多位封闭作业的职工中唯一一名女性。尽管思念和担心孩子,但是在本职工作面前,我更清楚自己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版面的力量和家庭的分量同等重要。
回顾匆匆走过的10年从业生涯,尽管也曾做了很多,但总结起来其实又很少。我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融在了每个日常的版面、每个与星星作伴的夜班,我将坚守初心,在版面上奔跑,做好报纸的把关人、新闻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