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3年12月26日
第26版:T18薪火相传

不负所托 不负韶华 新媒体中心 张立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复刊20周年编排《复刊二十周年画册》时的彻夜不眠,复刊30周年编组特刊时兴奋激昂的情景还犹如昨天,不知不觉间却已迎来日报复刊40周年。我到报社工作也已有24年。在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回望过去,回首自己在报社的成长经历,回忆自己在报社工作的日日夜夜,往事历历在目,犹如电影胶片一样在眼前闪过,这里面的每一帧都是一个精彩瞬间,每一段都是一个动人故事,每一盘都是一串美好回忆。

济宁日报社最近20多年来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重要节点事件,如:2002年使用全新的电脑采编系统,革新了沿用十几年的传统工作模式,彻底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2012年新闻大厦的启用使报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23年在报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支持新媒体,报社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我作为历史见证者、深度参与者、具体实施者,实乃大幸!

我1999年入职到印刷厂激光照排车间,主要工作是编排报纸,就是把记者编辑手写的稿件录入电脑,再编排成电子的版样文件,为报纸的印刷做准备。我到岗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报版NPM、书版等各种排版软件的使用,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排版软件也升级到了维思3.0 、飞腾4.0。每一次新软件引入后,我都第一个积极主动钻研学习,全面熟练掌握以后再教给大家。我们当时是按排版的工作量计发工资的,就是排一个版多少钱,虽然我的技术最全面但是我的工资一般都比较低,因为我更醉心于把时间用在对新知识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上,并具备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虽然在印刷厂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但我对印刷全流程所有环节的技术都了如指掌且大部分环节都很精通。这几年里我还主动承担了打印机、扫描仪、照排机等设备的维修以及激光照排系统的维护工作。我刚到印刷厂的时候还是单机操作,打印校样是从排版的电脑上用3.5寸的软盘把文件拷到打印的电脑上打印,操作麻烦还经常出现软盘损坏拷不出来的问题,我就通过组建局域网的方式改变了这种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报社2002年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我被抽调到了当时新成立的技术部,负责采编系统的实施工作,这是济宁日报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我是从5月份和方正公司的工程师一起布线开始干起的,钻洞、穿线、钉线槽、压模块、打水晶头、安装电脑、安装配置服务器、交换机、磁盘柜、调试系统,经常加班熬夜,直到11月底系统成功上线,平稳运行。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集中做配线架到交换机的网线,一夜连续压了大约180个水晶头,随后的几天,右手痛得几乎拿不了任何东西,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更是火烧火燎,只要碰到了就像刀割一样的感觉。但令人高兴的是我经手的这些网络线路,一直到报社搬迁都没出任何问题。还有一个小秘密是这半年的前几个月我的工资几乎为零,因为这几月我的人事关系还在印刷厂,而我却在为报社采编系统的实施奔忙。

转眼来到2010年,这样的工作又重复了一遍——新闻大厦启用前的信息系统相关准备工作,不同之处是这次要复杂繁琐得多。8层楼12台48口的交换机接口全满,500多条网线的模块、水晶头压制,楼层交换机配置,25楼中心机房内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的配置,采编系统的迁移布置,互联网光纤接入,新闻大厦与红星路日报社办公楼异地办公网的接入、联调。这些基础工作前前后后进行了一年多,多数时间是我一个人在新闻大厦的这8个楼层间穿行,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节点,每一台设备每一套系统都了然于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换得了报社2011年安全顺利的搬迁以及所有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搬迁以前的半年左右采编业务系统就已经迁移到了新闻大厦,这个时候你在红星路办公室电脑上写下的每一篇稿件,处理的每一张照片都存储到了新闻大厦25楼机房的服务器上,也许你只记得当时十分新奇而又意义非凡的新闻大厦的启用——比换个办公室还简单,只需带着你的个人物品,到新闻大厦上班即可,丝毫没有影响日常的工作,也无一点搬家的匆忙——一切都已为你准备妥当。这些隐蔽工程以及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但作用重大!

从进入最初的技术部至今的7000多个日日夜夜,从来没有请过病假、事假,也从来没敢关过手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想,尽我自己的最大能力保障报纸的正常出版,留在我记忆中最多的场景,就是某个暴雨倾盆的深夜去王因印刷厂,刺骨的寒风中骑着自行车赶往办公室,抑或是趁节假日报纸停刊的时候,在机房里彻夜不眠地检修设备、维护系统,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从未停止,而这些也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还有网站、App系统的定期改版维护,及时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拓展宣传形式等等。2009首次尼山春季祭孔时,我就用自己搭建的直播系统,背着笔记本电脑连上摄像机进行了移动视频直播,走在了媒体行业移动视频直播的前列。还有日常的宣传采访,内容更新,每年两会、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的视频直播,短视频制作等等。因为工作的原因每个县市区我都去过很多次,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经验,见证了丰收的喜悦,体味了生活的艰辛,感受了无私的奉献,有欢笑有心酸更有感动,激励我向阳而生不断前行。

当年的技术部早已发展为当今的新媒体中心,工作内容也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在做好采编、印刷、财务、广告、网站、APP等各传统核心业务系统运维保障,网络维护及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媒体,发力视频类型内容运营渠道,创造技术赋能模式,在争做报社新兴业务拓荒牛的道路上奋力前进!愿以热爱之名,风雨无阻向前,在时代大潮中,不负所托,不负韶华。

2023-12-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972.html 1 不负所托 不负韶华 新媒体中心 张立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