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目前,已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济宁能源集团龙拱港联合济宁移动打造的“5G专网赋能江北内河最大的集装箱示范港建设”项目获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共20个,全省仅1个),鲁南算力中心项目一期“中国移动(济宁)数据中心”已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前具备投产运行条件。
强化扶持培育
数字产业化取得新突破
12月8日,“202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强国论坛暨数实融合全国行(济宁站)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推动了创新资源要素向济宁汇聚,激活了济宁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为济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行动,培强培优机器人和集成电路两条核心产业链,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全省的五分之一,珞石科技被确定为高精高速轻量机器人全国链主企业,立国芯、瑞芯、芯诺等一批集成电路项目相继落地投产,完成集成电路和机器人两条核心产业链的论证分析工作,分别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4个、23个,为各县市区招商引资提供“靶向标”。
聚焦软件产业“名园、名企、名品”培育工程,我市已培育省级特色型软件名园1家(济宁软件园)、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9个(新风光、智联信通、动脉智能、中汇软件、中煤工矿、数聚(山东)医疗科技、广安车联、广纳信息、星通易航)、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28个。规划建设了任城区电商产业数字经济园区、兖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园、济宁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等11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搭建良好载体。数聚(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数聚科技虚拟现实应用体验中心”、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尼山圣秀沉浸式文化夜游体验中心项目分别入选山东省2022年度、2023年度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数字经济引领新兴产业跃上新台阶。
强化政策引领
产业数字化再上新台阶
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智改数转”的标杆,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装配式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厂、智能售后维保服务、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等多个应用场景使用,实现了为客户提供智慧模块建筑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已经连接700余家客户生产线,15000多台关键设备,汇聚了124家数字化和智能化软硬件服务供应商。
制造业一直是济宁数实融合的“主战场”,“智改数转”让济宁智能制造实现领跑加速。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产业“智改数转”标杆为抓手,持续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设备上云领域示范标杆建设,不断引导和推进企业向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方向迈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27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年底可突破1000家。有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4家,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20个,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8个,各示范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5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37个项目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8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场景。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3个,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8家,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2个,济宁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全国仅22个。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推动企业工业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累计推动完成5000余台高附加值工业设备上云,拨付设备上云奖补资金900余万元。
乘着数字化的东风,我市数字经济正拔节生长、大步向前。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切实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手抓、两手发力,全力推动济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