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
第03版:

“央视推荐”、“清华研发”、“中科院研发”……在电商平台搜索这些关键词,会出现零食、农产品、保健品、化妆品、日化用品、家用电器、书籍等产品。消费者一看,有靠谱大机构背书,产品质量一定错不了。实际上,“上海辟谣平台”发现,不少此类产品的宣传根本就是断章取义,截取央视等权威媒体的科普节目画面,张冠李戴之后说成是自家产品。一些线下培训或网络课程也会拉上名校作为招牌,但只有个把“名师”毕业于该院校而已,还有些甚至公然造假,胡吹大气……

——北京晚报:《撕掉电商的“贴金”面具》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形式在“指尖”,根子却在“脑袋”。一些单位或者部门的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形式主义可谓根深蒂固。有的把做了等于做成了、做好了,认为口号转发了,文件下发了就是工作抓落实了,对于各种事情,也不管轻重缓急,动辄一个“@全体,收到的请回复”。有的好大喜功,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作为标尺,聚焦于“指尖功夫”,让基层工作跑偏了重点,把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指尖,导致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中安在线:《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善打“七寸”》

面向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GDP指数、产业数量和“段位”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多寡,城市自身的口碑形象和自古而来延续的城市“文脉”等,也将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新标尺。城市更新修复,要注重发扬“新旧共生,和而不同”的再生理念,留、改、拆、拼并举,以防城市更新过于粗暴而伴生弊端。

——新华日报:《城市更新多些“因旧而新”》

当前,网络纠纷频现。争议双方各执一端,在网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更有少数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煽风点火,甚而酿出舆情。如何有效解决争议,维护网友的合法权益,守护网络清朗空间,是一个现实课题。近期有互联网企业探索出一种创新模式——大众评审机制。通过搭建平台,利用社会化的互联网用户力量,采取多人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在线解决纠纷争议。该模式运行以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处理纠纷的效率,还激发了网友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南京日报:《以“大众评审”推动“网络共治”》

灾难当前,唯有汇聚温暖、共克时艰,才能让受灾学生感到前行的力量。当前,不管是甘肃、青海省内高校,还是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校,都已启动受灾学生临时困难补助渠道,切实保障学生的在校生活。西北师范大学有121名家庭受灾严重的学生,首批12.1万元资助资金已陆续到账。子女教育是家庭的希望,灾难无情摧毁家园之际,只要这份希望还在,家庭的未来就不迷茫。

——中国青年报:《震区考研学子一个都不能少》

(集纳 闻道)

2023-12-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784.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