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贯彻落实推进移风易俗和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要求,12月11日,最高法、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推进移风易俗 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明确审理原则。当日,最高法还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
观点提要:彩礼作为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之一,本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重要象征,蕴含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但近些年来,随着高额彩礼的“肆意横行”,彩礼的本意被曲解,因彩礼产生的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不仅触及社会公序良俗底线,更有甚者违反法律法规,引发恶性刑事案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文件、意见、工作方案相继出炉,诸多安排部署都明确要求治理高额彩礼。从社会效果看,抵制高额彩礼正深入人心,并且成为许多青年男女的自发选择。如今,3部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以案释法破解高额彩礼治理这一痼疾,统一类似纠纷案件法律适用,明确处理涉彩礼纠纷原则,释放出以公平原则平衡各方利益的信号。面对一个久已存在且成因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只有严紧细实、综合施策,才能积小功成大胜。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
12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栗玉晨
背景:日前在京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强调,要着力筑牢法治保障,加大督查力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观点提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就要着力筑牢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屏障,进一步发挥检察公益诉讼作用。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督促协同优势,对于职能交叉不清、“九龙治水”等难题,推动多部门厘清职责,共同履职,及时有效发现并纠正可能造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侵害危险的行政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助力系统综合治理。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发挥民事公益诉讼职能,对破坏、损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公益损害责任。针对建设性破坏屡禁不止、保护对象不完整、保护修缮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要依法加大督查力度,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原则,指导各地以价值为导向,将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富有地方特色的老街区老建筑纳入保护名录,鼓励引导各地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补齐街区短板,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定期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和认定情况、保护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保护利用工作成效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年轻真的“治百病”吗
12月21日 《南方日报》 默达
背景: “90后已成中风高发人群”“癌症确诊年龄越来越低”……近年来,一些有关年轻人健康的报道频频为我们敲响警钟。然而,还有部分年轻人不以为意。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其中,不少人还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我还年轻,健康问题离我还远”“年纪不大身体抗‘造’”“大家都这样,不必小题大做”。
观点提要:年轻真的“治百病”吗?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关于“人身体最好的年龄段”,不同的计算标准下有不同的答案,结论大多集中在16—40岁之间。从脏器发育、身体机能、神经反应、激素分泌等水平来看,“年轻人身体好”的确有其科学依据,然而也会因个人习惯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而有所出入。盲目贴上“年轻力壮”的标签,进行“加压”或是“自我加压”,宣传“放纵”“趁年轻疯一把”,无论是源于年轻人自身还是外部的声音,都并非好现象。纵然底子再优秀,若缺少合理的膳食和作息,一味挥霍身体本钱,也终会有亏空之时。与之相反,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亦能实现“人生又一春,花开再少年”。多位院士90岁高龄仍在工作,八旬老人结伴当“显眼包”跑完马拉松……除了羡慕之外,他们的“健康心得”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专家提示,好的生活习惯贵在长期坚持,这也契合了“欲速则不达,治标更要治本”的健康理念。说到底,善待自己的身体,也是在对爱你的人、期待着你的人负责。
平台该请“大胃王”离开直播间
12月21日 《广州日报》 吴夕
背景:记者近日观看30多场深夜吃播,并采访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深夜时段,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这些主播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上线,在“吃吃吃”的同时推销产品或植入广告。
观点提要:一粒谷,千滴汗,反食品浪费已成社会共识。“大胃王”吃播之所以可恨,浪费粮食是一大罪过。此外,不良示范也是一大罪过。屏幕前主播胡吃海塞,不仅容易误导屏幕后的观众,还可能借助网络把这股歪风刮得更远。无论怎么看,“大胃王”吃播这股歪风都必须刹住。“大胃王”吃播何以屡禁不绝?又如何刹住这股歪风?“重头戏”在于平台。流量被视为平台的“命根子”。某种程度上,无论是“臭”还是“香”,“大胃王”吃播带来的流量都是平台的“印钞机”。正因利字当头,对于低俗吃播,部分平台的监管要么滞后、要么粗疏,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一些劣迹斑斑的“大胃王”吃播得以不断“重生”。所以,在有关部门持续用力、积极作为的同时,要把“大胃王式吃播”真正请出直播间,关键还在平台。必须压实平台责任,强化平台监管,对哗众取宠、走歪变味的吃播及时“封杀”、穷追不舍。没了活跃的舞台、牟利的空间,久而久之,“大胃王式吃播”自然会销声匿迹。(闻道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