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
第01版:

深化林长制改革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粲)12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林长制工作暨古树名木保护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形成林长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同时,我市以林长制为依托,创新推行古树名木“树长制”,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入选全省一级保护古树735株、总量全省第1,市政府公布首批二级保护古树4195株,有效推动了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市级林长每年造林绿化期、森林防火期、有害生物防控期,常态化到责任区域开展巡林活动。全市14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以行政村林长、护林员和技术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体系,共设各级林长6342人,组建护林员队伍5604人、技术员472人。制定《济宁市林长制责任单位协作制度》,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每年制定林长制工作要点,定期向市级林长报告责任区域内基本情况、问题、巡查督导建议等。

持续攻坚重点任务,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聚焦绿色空间拓展,持续推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全面落实“五个专门+五个责任”荒山绿化造、管、护全链条管理机制。聚焦林业资源保护,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健全市县野生动植物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四长联动”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严防死守抓好森林防火,全力抓好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聚焦效益转化提升,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优化创新保护机制,筑牢古树名木“安全伞”。印发《关于推行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制”的实施意见》,落实“一树一人”保护模式,全市共确立522名“树长”,将2.7万余株古树纳入“树长制”保护体系。在全省率先建设“济宁市古树名木资源管理系统”,为每棵古树名木设置“一树一码”专属二维码。制定“一树一策”保护修复方案,通过加固围栏支撑、树洞封堵防腐、衰老单株复壮、设土壤透气孔等方式,有效做好1744株濒危古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与中华联合财险公司联合推出地方政策性“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曲阜市9100株古树提供了2.73亿元风险保障。

2023-12-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611.html 1 深化林长制改革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