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教育承载着为乡村培养人才、塑造文化等重要功能。近年来,济宁市把乡村教育振兴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改善条件,努力消解城乡教育的不平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
■本报记者 扈宏毅
在邹城距离城区约 40 公里的偏远山区,有一所先后走出了 1 名将军、1 名院士、 60余名博士、数百名硕士的中学——郭里中学。进入郭里中学的校园,最醒目的就是一 面面以红色为底色、展示着数十名博士校友照片的博士墙。这彰显着学校的底蕴和气质,使她在简朴的乡村中仿佛一颗经过时间沉淀的珍珠,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滋养着生 活在这里的乡村少年,为他们积累着扬帆远航的力量。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乡村中学普遍面临人口流失问题,学生尤其是优秀生源留不住了,优秀的教师也更愿意去城市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郭里中学不仅没有陷入困境,招生情况反而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
今年新学期开学,本来要跟随务工父母进城上学的刘尚甲、王慧表兄妹俩,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到农村老家的郭里中学就读。“我们学校还吸引着周边县市学生前来求学。学校的老师在城里都有房子,他们的孩子都能在城里上学,可老师们几乎都把自己的孩子带到郭里中学就读。良好的教育也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学校办好了,来镇上就业、买房的人就多了。”郭里中学校长周健说,“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一个留住人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教学状况不好,特色不凸显,学生都留不住,何谈乡村振兴?”
家长、学生选择这里,仅是因为郭里中学教学成绩突出吗?“教学质量固然重要,我们同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周健表示,在郭里中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过后,简短的校会上都会安排一位老师或学生代表作两分钟书面发言,主题包括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团结友爱等内容,或是教学心得体会、校内外的一件小事,以鼓舞学习士气、养成良好学风。
去年,周健代表济宁市中学校长参加了省教育厅召开的乡村教育振兴座谈会,郭里镇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济宁市选点打桩,在全市逐步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乡村中学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家长、社会对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关注人格培养,注重释放学生全面发展潜能,‘先成人再成才’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王洪正表示。
在汶上县,这里的“智慧教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网络升级、同步课堂、精准教学、培育示范4大建设工程构成了智慧教育体系的框架。数字化为教育振兴赋能,所有学校、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宽带网络,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该县打造的“学在汶上”智慧教育云平台不仅聚集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还对接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全面深化了科技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不再有地域、学校的限制,他们通过镇域、县域教研共同体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上同一堂课。教师则可以开展同样的教研活动。”济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突出以应用者为中心”,坚持“让智慧教育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生长”的发展理念,是智慧教育的灵魂。师生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直接连接,那么,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近年来,济宁市着重解决城市和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在补齐短板、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功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双百工程”是济宁市立足全市乡镇中小学基本状况、为乡镇学校量身制定的发展路径,即做强100所乡镇中学和100所乡镇小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农村中心校达到与城镇优质校相当的教育教学水平。该工程涉及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育质量、办学特色五个一级指标,包含教学设施、办学行为、管理制度、师资管理、教学理念等15个二级指标,以及70个分项评价要素,为乡镇中小学发展制定了精准、科学、清晰的路径。目前,济宁市有18所学校入选全省第四批乡村温馨校园,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共有14个乡镇入选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入选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强教必先强师。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要让大批乡村教师真正在农村扎根,对农村教育事业用心、用情。“我们深化乡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流轮岗和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继续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为乡村学校培养优质师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济宁市想方设法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备课、磨课、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送培训、送专家、解困惑。同时围绕“双减”下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主题,开展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另一方面,提升乡村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相关制度规定,在名优教师评选活动中,乡村教师要占一定名额;名师结对帮扶、名校长联谊活动中,乡村教师和学校都要列入计划;在教学能手、优质课、基本功等业务评选中,将乡村教师参评比例在文件中明确……以种种举措来关照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名优教师的培育,激励乡村教师爱岗乐教、专业成长,使他们在事业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