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1日
首页
第01版:

以改革激发活力 用创新引领发展

——访泗水县委书记谢成海

■本报记者 郝明雷

本报通讯员 张腾飞 王鑫

“泗水县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基层探索对接顶层设计,以改革创新提升基层基础,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啃下了一些硬骨头,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日前,泗水县委书记谢成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谢成海表示,将坚持以改革促进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创新建立“干部一线下沉、作风一线转变、工作一线落实”长效机制,明确县级领导、指挥部、县直部门、镇街及村(社区)干部“五支队伍下基层”,从县级领导做起,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解难题、抓落实。建立“三个一线工作群”,及时调度反映全县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各级关注的民生工作、底线性工作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百科效能提升、营商环境监测、作风建设察访、电视问政问责作风建设“四大行动”,举办《问政泗水》电视栏目9期,问政问题227项,建立清单台账进行专项督办、销号整改。探索建立县人大全面和专项工作结合评议监督新模式,促进机关单位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水平提升。

坚持以改革凝聚发展新动能。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加快34家僵尸企业处置。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整合成立5家国有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优化国有资产产权,将部门所属18家企业产权划转至县属国有公司。积极打造“一次办好、泗事如意”放管服改革品牌,961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探索推行“无证明泗水”,通过直接取消、申请人承诺、信息资源共享、部门核查四种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各类证明盖章材料,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大幅降低。

谢成海还表示,坚持以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抢抓“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建设机遇,积极培育悦湖尚儒研学游基地、宋家沟画家村、王家庄十三乡民宿、等闲谷艺术粮仓等乡村研学和创客项目,加快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探索实施乡村赋能工程,完成圣水峪镇乡村赋能电商平台建设,启动运营“源赋能商城”。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成“粪污收集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点+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网络,实现全县养殖场畜禽粪污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分布式生物质燃料加工中心+专用炉具+分散式生物质清洁取暖”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化利用和生物质清洁能源推广双促进双提高。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政策,推进无安置区增减挂钩项目,盘活“空心村”沉睡土地资源,腾空土地398亩,有效破解建设用地指标制约,努力形成“耕地面积增加、农村面貌改善、乡村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增长”的乡村振兴多赢格局。

坚持以改革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4项改革举措顺利实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力推动县域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分别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与14家镇街卫生院开展医共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创新研发“泗水县精准扶贫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扶贫大数据信息库,实现对建档立卡信息、扶贫资金使用、扶贫政策实施、扶贫责任落实的实时观测、动态监测、智慧监管,使扶贫工作管理更加快捷高效。充分发挥泗水社会公益组织“微公益”协会作用,整合各类社会公益资源,精准帮扶困境儿童,探索出一条贫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泗水模式”,截至目前,协会志愿者累计行程近50万公里,走访全县597个村庄5200多个家庭,为1901名符合资助条件少年儿童建立详细帮扶档案,完成1400多名困境少年儿童综合帮扶工作。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义工制试点工作,发放《泗水县“义工制”试点工作调查问卷》2400余份,收集群众需求8600余条,归纳汇总后形成363个义工服务项目,建立“群众点单、中心下单、义工接单”服务流程,实现“群众有呼声,义工有行动”。创新建立“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制度,用制度规范村级组织、村干部权力运行,促进村级组织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万余件,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谢成海说,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树牢改革思维,接力探索、接续奋进,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为泗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09-21 ——访泗水县委书记谢成海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490.html 1 以改革激发活力 用创新引领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