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队伍 丰富内容
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近年来,任城区关工委为进一步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模式、新招牌,凝聚“五老”力量,多模式打造了一批基层“五老”工作室,取得了明显成效。
选好核心人物,形成工作队伍。通过精心“选”、广泛“招”、群众“议”、村居“荐”等方式发现、挖掘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心系下一代、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专长并有较强影响力和组织力、乐于奉献的“五老”志愿者,以他们为核心建立“五老”工作室,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规模效应。同时,区关工委围绕强功能、提素质、补短板、重适应的要求,逐步完善“五老”工作室学习培训工作机制。
明确创建标准,搭建工作平台。坚持“规范、节约、实用”原则,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基本实现了“五老”工作室建设“六有”,即:有活动场所,有“五老”志愿者,有配套设施,有明显标识,有活动计划,有档案资料。通过基层申报、调查核实、评定审批,将工作室建在社区(村)、建在基层,凝聚基层“五老”力量,在拉近与青少年距离的同时,便于“五老”志愿者为青少年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基层延伸。
丰富工作内容,开展多项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宣讲活动。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积极为辖区学校及社区未成年人群体服务,让理论活水滋润青少年群体的心田。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使青少年以更便捷的路径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实践活动,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青少年在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中领会道理、启迪心灵。开展困境青少年帮扶活动。近年来,累计发动志愿者为困难青少年捐献衣服989件,捐赠图书2896件,捐款12786元。
曲阜市
制度保障 典型带动
本报曲阜讯(记者 张彦彦)近年来,曲阜市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活动载体,着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搭建“五老”关爱青少年高品质平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新引擎。
聚焦制度机制保障,促进“五老”工作室发展。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召开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主任办公会、动员部署会等会议,通过征集意见与建议,观摩先进,学习经验,推广做法,全面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紧贴青少年实际,对工作室分类实施指导。组建全市“五老”工作室建设指导团,对已建、在建工作室提供专项指导。鼓励学者型、专家型、工匠型、名师型、才艺型“五老”参与进来,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工作室,满足青少年成长差异化需求。截至目前,曲阜市现有“五老”工作室9家,89名“五老”常态化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涵盖传统文化、家风家教、书法绘画才艺辅导等6大类。
聚焦阵地功能优化,规范“五老”工作室运行。做好选培管用“五老”工作室“带头人”、辐射带动广大“五老”参与工作室的工作。孔令绍等“五老”同志,踊跃参与建设以各自姓名命名的“五老”工作室,引领带动全市235名“五老”参与创办和管理工作室。健全工作室“五老”人员体系,建立工作室负责人和关工委党支部书记双主任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究。
聚焦典型示范带动,提升“五老”工作室质效。开展各类有益活动。指导工作室围绕红色基因、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才艺辅导等主题开展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令绍工作室运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开设“五老”工作室传统文化微课堂,累计受到青少年5万人次观看。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五老”工作室典型不断树立、推广。
泗水县
精心打造 共建共享
本报泗水讯(记者 张彦彦)为充分发挥“五老”在关心培育青少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泗水县关工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五老”志愿者工作室活动,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益场所,精心打造了一批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关爱服务的“五老”志愿者工作室,推动“党建带关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打通服务青少年“最后一公里”。
2022年,泗水县关工委部署了工作室详细创建计划,确定以传统文化、法治宣传教育为主题,在圣源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泗水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张英杰工作室”“泗水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陈兴玉工作室”。“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五老”志愿者张英杰充分运用自身的司法工作经验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同时运用道德、习俗、亲情的力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县关工委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陈兴玉充分发挥书画特长,组织老少书画联谊活动,让更多青少年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优秀“五老”志愿者入驻工作室,给工作室带来极强的宣传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党委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关注、“五老”及青少年广泛参与的格局,切实做到让“五老”骨干能干又能带、想干也会干。
邹城市
广泛动员 积极参与
本报邹城讯(记者 张彦彦)邹城市关工委一直重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配合开展了全市老干部工作融合发展“四个一百”工程,致力于推动“五老”志愿者建立工作室,积极参与关爱下一代工作。先后培育孵化了一批“五老”工作室5个,其中自建2个,联建3个,为开展红色基因宣讲、关爱孤困儿童、文化养老生活、心理咨询等提供了平台。
邹城市关工委积极召开发挥“五老”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引导“五老”发挥作用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年度要点,表彰了28个志愿服务组织、17个志愿服务项目和101名“五老”志愿者,有效激发了“五老”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热情。发挥既有专长又有热心的优秀“五老”带头作用,引导广大“五老”志愿者广泛参与。与社区、学校、军休所、老年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保障“五老”工作室活动载体,建立稳定的青少年受众群体。
金乡县
汇聚力量 擦亮品牌
本报金乡讯(记者 张彦彦)近年来,金乡县关工委汇聚整合“五老”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五老”教育关爱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五老”工作室80余个,受教育青少年3万余人。
注重典型培树,强化示范引领。聚焦“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群体,组织开展“最美‘五老’”评选活动,选树韩振芳、许昌峰等“最美‘五老’”30余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优秀“五老”工作室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层层筛选、严格评定等方式,对评选出的29名优秀“五老”进行公开表彰,营造了崇尚“五老”、学习“五老”、争做“五老”的浓厚氛围。
依托红色资源,擦亮关工品牌。广大“五老”志愿者注重发挥辖区内红色教育基地教化育人作用,打造一批富有金乡特色的“五老”工作室。“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李建军依托羊山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成立“五老”工作室,常态化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鱼山街道王杰村张兆军工作室依托王杰精神大讲堂、王杰纪念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开展“王杰精神”大家谈、“忆苦思甜”同劳作等集实境教育、实践体验、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特色活动课程,进一步放大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在线下,每年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召开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开办“五老”骨干培训班,全面提升全县广大“五老”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线上,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打造“金乡关爱”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推送关心下一代业务知识、外地相关成熟做法。
嘉祥县
完善机制 建强队伍
本报嘉祥讯(记者 张彦彦)近年来,嘉祥县关工委根据服务对象及工作特色,进行分类创建,打造城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五老”工作室,要求各镇街均要创建“五老”工作室,并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对工作开展好的“五老”工作室进行挂牌。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获县关工委挂牌的“五老”工作室共10个,工作室中“五老”参与人数60余人。
精心谋划,构筑联动机制。将“五老”工作室作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调研会、座谈会等,对“五老”工作室建设研究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县关工委、街道(系统)关工委、社区关工委三级联动机制,保障“五老”工作室建设场地、人员、活动、保障“四落实”。
优选“带头人”,建强工作队伍。通过主动“选”、广泛“招”、群众“推”等方式,培树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的“五老”作为领头人员,达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以孙建明、韩世全、杨海凌等“五老”命名的工作室,展现出了高涨的奉献热情,引领带动全县60余名“五老”参与创办和管理工作室。
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当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五老”特色文化工作室各打优势仗、各唱拿手戏,楹联、面塑、剪纸等活动丰富多彩。
汶上县
高度重视 稳步推进
本报汶上讯(记者 张彦彦)汶上县关工委高度重视“五老”工作室建设,目前已建立(自建)优秀“五老”工作室6个,共有438人次的“五老”志愿者参与到各工作室日常工作活动中来,开展活动二百余次。
汶上县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汶上县《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召开汶上县优秀“五老”志愿者工作室创建工作会议,为6个优秀“五老”工作室举行了揭牌仪式。为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在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方面的独特优势,夯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突出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于5月10日印发《汶上县优秀“五老”志愿者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五老”工作室的规范化管理,注重其作用发挥。不断规范“五老”工作室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让优秀“五老”志愿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发挥光和热。
梁山县
周密部署 统筹安排
本报梁山讯(记者 张彦彦)近年来,梁山县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工作,为“五老”关爱青少年搭建高品质服务平台,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银色力量。
周密安排部署,统筹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将“五老”工作室建设纳入《2023年度全县老干部工作要点》和《2023年度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考评办法》,发挥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刚性发展。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设巩固年活动方案》,持续巩固提升有特色、可示范、成效好的“五老”工作室品牌,助推工作室建设创新创优发展。
坚持“四落实”标准,打造高质量“五老”工作室。按照场地、人员、活动、保障“四落实”标准,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提质增效。目前,该县建设涵盖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法律援助、关爱帮扶、红色基因传承等领域的“五老”工作室12处,凝聚30余名“五老”骨干,带动500多名“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每个“五老”工作室结合各自实际业务特长,定期开展教育关爱活动,近年来,到城区和乡镇中小学校共开展活动20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万余人。
提升工作室“五老”整体水平,着力构建三个平台。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指导工作室通过组织定期交流研讨、邀请骨干授课等方式,提升“五老”为青少年服务的能力。搭建示范带动平台,通过工作室活动展示,示范带动社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员加入工作室,进一步壮大了“五老”队伍的规模力量,形成了倍增效应。搭建宣传推广平台,联合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推出《关爱大课堂》栏目,联合梁山融媒中心以关爱救助、法治宣传、党史国史教育宣传栏目,宣传推广示范“五老”工作室建设和“五老”队伍中的先进典型。
济宁高新区
扎实推进 全面提升
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济宁高新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三年来,开展活动10余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500余人。
定期开展“大手牵小手 爱心助学行”志愿服务活动,两届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率达95%以上,292名大学生结对帮带1608名中小学生,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充实的寒暑假。
定期开展“银领服务营商环境行动”,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组建老同志驻企服务指导团,定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召开座谈会,用心倾听,并围绕企业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商议研究解决对策,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强、威望高、经验足的独特优势,抽调老科协同志组建专题调研组,逐一走访区内企业,并结合实际,就如何更好优化营商环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工作中,济宁高新区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太白湖新区
发挥优势 搭建平台
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结合工作实际,太白湖新区成立包括21名成员的“五老”工作室,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搭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平台。
该区将“五老”工作室划分为文化艺术、家庭教育、法治宣传“三大类”,合理设置关爱内容。深入学校为广大学生上思政课,在学校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争做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豪情壮志。优选“带头人”,建强工作队伍。通过主动“选”、广泛“招”等方式,培树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的带头人,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究,依托党建把“五老”工作室思想、组织、阵地、工作机制全面带动起来,典型示范,发挥带动效应。“五老”宣讲队伍,借助辖区张桥村红色记忆馆等红色资源,定期开展“红色记忆”故事汇、“弘扬红色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等宣讲活动。
今后,太白湖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五老”工作室培训力度,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服务于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