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意见》,按照省联社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做强产品保障、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效能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护航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88亿元,约占全市金融机构的36%,支持个体工商户5.6万户。
做强产品保障 激发创新能力
家住兖州区牛楼村的张女士自主创业,成立了山东某仓储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货物、技术进出口和零配件仓储。近期,公司接到一笔订单,但需要垫付一笔资金,且业务完成后才能拿到结算货款,这给张女士带来了一个难题。兖州农商银行了解到情况,第一时间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成功发放了15万元“创业担保贷”。“感谢农商银行高效的服务,这笔资金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不然这笔订单我就只能放弃了!”张女士说。
王老板在金乡县化雨镇经营了一家农产品销售店,主要从事精品大蒜的电商销售,在网络平台拥有近百万“粉丝”。当他正准备在“双11”“双12”期间大展身手时,却因囤货问题而四处筹措资金。金乡农商银行了解到了王老板的资金需求,迅速为其推荐办理了15万元“电商贷”,及时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多亏农商银行帮我办理贷款,保证了我‘双11’‘双12’期间的库存!”王老板激动地说。
全市农商银行围绕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金融需求,用好70余款信贷产品及优惠政策,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精准匹配创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大力推广政策性信贷产品,为初创期个体工商户精准匹配“创业担保贷”,为成长期个体工商户推荐“财信担保贷”,为农业生产类企业办理“鲁担惠农贷”,积极应用财政贴息、免担保等一揽子惠企利民政策,持续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聚焦电商行业实际需求,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等加强沟通,优化“互联网+”线上服务方式,创新推出“齐鲁电商贷”特色信贷产品,满足辖内电商多层次需求。目前,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齐鲁电商贷”192笔、金额3.25亿元。
精准对接需求 提振发展活力
在运河湾经营的李老板今年计划再开一家新店,但由于缺乏周转资金,扩店计划一推再推。微山农商银行在走访对接个体工商户时,了解到了他的困难,立刻上门调查,为李老板办理了20万元贷款。“有了农商银行的信贷,我对自己的创业之路更有底气了。”李老板开心地说。
泗水县高峪镇假发产业是辖区特色产业之一,辖内发渣收购、假发编织等行业客户达300余户,经营过程中周转资金需求频繁,资金需求额度在5万元到20万元不等。泗水农商银行在实地调研后,启动“信用+”服务模式,开展精准对接,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积分量化和“无感授信”,匹配出相应授信额度。“从手机银行上随时贷款,贷多贷少自己决定,我们跑发渣生意,方便得很!”某假发厂负责人吴先生在成功申请了10万元贷款后说。
全市农商银行不断拓展与个体工商户对接的深度和广度,畅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给予精准支持,助推个体工商户发展。强化政银合作,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在“四张清单”对接工作的基础上,将近40万户个体工商户信息导入智慧营销系统,组织客户经理逐户上门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进行预授信,不断扩大授信覆盖面。充分发挥149名挂职副镇长和1500余名驻点办公客户经理作用,当好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顾问”,定时定点做好金融服务,实时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安排专项信贷额度,全力满足金融服务需求。
优化服务效能 增强内生动力
邹城市看庄镇经营建筑材料租赁生意的李老板,因扩大经营规模,目前流动资金有200万元缺口。邹城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客户经理上门对接考察,现场办理贷款手续。第二天下午,就将200万元贷款发放到了李老板手中。“咱农商银行的服务真是太高效了!”李老板高兴地说。
全市农商银行以“快、简、优”的金融服务保障个体工商户发展。实行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三优一降一简”政策,推行实地上门、逐户对接、一次办好服务,实施“一对一”“一站式”专属服务。精简办贷资料,能够通过线上查询的信息不再要求客户提供线下资料。大力推广“信e贷”“济e贷”等产品,不断优化线上服务渠道,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升办贷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场景,创新政银联通合作模式,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合作,通过在网点布放综合政务服务终端、开设代办帮办专柜,有效拓展政务服务范围,真正实现了“客户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积极落实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对符合贴息政策的项目,通过财政补贴、主动降息等方式,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记者 赵星灿 通讯员 李虎 孟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