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王绍耿
王因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地处济宁高新区东部,辖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示范片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便民、善治安农,以“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为目标,全力打造产业兴、组织强、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助推“生产美”
按照“一芯四核多动力”发展模式,将“种子芯片”做精做强。以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为主体,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产业服务,深入开展大豆、小麦、玉米、甘薯、蔬菜、花生六大种业体系农作物的育种、栽培等多项研究,先后审定、登记、评价农作物新品种93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覆盖省内外30多个地区,增加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优质良种、有机蔬菜、精品水果、多彩花卉“四大千亩选育区”,以及500亩航天椒、300亩甜瓜、300亩草莓和2.5万亩高产小麦玉米良种基地,带动6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3个村收入超过100万元。
聚力建设新型农村 描绘“生活美”
建设“七坊三景四中心”,七坊即说事坊、读书坊、洗衣坊、快递坊、双拥坊、应急坊、老年食坊,三景即生态乡道、明亮村庄、美丽庭院,四中心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健康中心,打造未来乡村场景。培育“人民至上,共产党亲”党建品牌,开展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班子成员包联重点村”“强村带弱村”等系列活动,创建“育强益农”“耕读”“街头”3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做实做细党支部领办“微”实事20件以上。
全面推进“同心筑网”工程,推行万步工作法、4.5最小步数,每个网格员每天必须一万步,走访不少于网格的4.5%户,累积收集并解决群众不满意的事项20件,真正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做到家。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点亮“生态美”
每年春夏之交或者秋天葡萄熟了的时候,到王因街道“游、摘、购”的人员络绎不绝,打造形成了刘村研学游、梁营骑行、前岗采摘、后岗回汉一家亲等近郊游观光路线。成功创建3条生态乡道、3处美丽庭院市级示范村、4条示范街、40个精品户、1处区级示范村,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示范片区行政村做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全覆盖,建有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振东新村(街头村)新建劳动人民纪念馆等丧葬设施,在推行丧葬改革移风易俗、节约耕地上成效明显。对示范片区居民房屋外立面和行道进行改造,促进片区整体环境优化升级,建设观光园、采摘园等生态绿廊和自然景观带,培育农事体验,推进全域、全季旅游产业发展,吸纳更多人到王因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