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绍忠
近年来,市关工委按照市委“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标准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认真学习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关工委工作和“五老”的重视与关心、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宣传在各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先模人物,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形象、新成果,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持续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关工委要牢牢把握“向谁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的时代命题,结合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
把握宣传主题,坚持正确方向。做好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突出宣传党和国家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政方针,突出宣传党委政府加强领导,促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突出宣传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倾情竭力关爱后代的先进典型和工作业绩。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真正做到“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在教育关爱青少年上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宣传机制,构建大宣传格局。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唱“独角戏”,要创新领导机制、协作机制,不断拓展宣传途径,积极争取主流新闻媒体支持,全面构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宣传”格局。各级关工委要更加重视宣传工作,着力健全领导机制。市关工委建立了宣传工作指导组,由一名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具体分管,每年把宣传工作写进工作要点和工作报告,下发到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关工委。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建立宣传工作的领导机构,切实把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努力营造“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的宣传氛围,真正形成宣传部门统一领导、关工委主导协调、成员单位大力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大宣传”格局。
拓宽宣传内容,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要从关工委工作实际出发、从特点出发,推进内容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鼓动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呈送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和典型材料,让领导们及时了解关工委工作,更加重视关工委工作,让党政领导切实帮助解决班子队伍、机构编制、办公场所、工作经费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市关工委宣讲团、辅导团优势,聚焦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风家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素养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通过多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宣传关工委工作,大力宣传“五老”典型人物,弘扬王杰精神,使社会上更多的力量关注支持关爱事业。要紧密围绕时代主题开展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主旋律,对“五老”先进事迹、关爱帮扶事迹及受教育青少年的成长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将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及时跟踪好、总结好、宣传好,把立德树人、教育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贯穿于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关工委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搭建宣传平台,传播关爱声音。要积极推动宣传平台载体创新,整合各类媒体优势力量,调动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多角度、立体化、全景式展现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重点抓好主流媒体宣传。近年来,市关工委加强与《济宁日报》《济宁晚报》、济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全面地报道我市各级关工委工作亮点和重要活动。去年以来,市级主流媒体共报道新闻稿件70余篇,精心设计刊发《济宁日报》“关爱下一代”专版18期,每期发行量9万份,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学校的“全覆盖”。要加大对上信息交流力度,积极向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杂志、通讯、网站等投稿,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宣传网络。
突出宣传特色,打造亮点品牌。要按照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加强网上关工委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推进新媒体宣传,打造一批关爱宣传工作亮点品牌。近年来,市关工委高标准建设了“济宁关爱之家”网络平台,优化升级了工作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网上办公系统、工作网站、网络培训、微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网上关工委建设新格局,顺应了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要求。“济宁关爱之家”网络平台受到省关工委,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和兄弟市高度评价。
壮大宣传队伍,提升能力水平。做好关工委宣传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要加大宣传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新、工作实、业务精、勤奋耕耘的宣传工作队伍。各县市区要建立通讯员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保证信息宣传的投稿量。要充分调动“五老”典型积极性,发挥其自身优势,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要加强与基层关工委的联系沟通,定期发布宣传重点,动员基层关工委、各新闻媒体对关心下一代重点活动、重大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形成上下联动的新优势。
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是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前导,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助推器,宣传工作做扎实了,关工委各项工作就能更加顺畅地开展。新时代、新形势对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推进宣传理念、宣传载体和宣传形式创新,为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济宁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