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第02版:

朱本强:供电所里的“创新能手”

■本报记者 刘菲

本报通讯员 李军 秦杰 郭艳秋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兖州供电中心有这样一位勤于创新、勤勉不懈的人。从事电力工作30余年,他始终立足于生产一线,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人成长为优秀的“电力专家”,先后研发创新成果12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审专利2项,专利成果转化5项。他就是兖州供电中心漕河供电所所长朱本强,因为热爱创新,大家都称他为“创新能手”。

1993年,刚参加工作的朱本强被分配到线路班工作,整天跟线路、铁塔打交道,组立线杆、巡视线路、故障抢修,每天奔波在铁塔银线之间。“我喜欢琢磨,基层一线的工作虽苦,但正是一线工作的经历给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发现了工作中需改进的问题,激发了创新的动力。”朱本强说。

2020年,兖州供电中心正组织开展10千伏电缆敷设工作。朱本强发现,当时市场上的电缆铺设转弯装置存在施工局限性,影响着电力电缆穿管设备的施工敷设质量和电缆使用寿命。有啥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本强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施工经验,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他白天干好本职工作,下班后反复查阅资料,翻阅书籍、绘制图纸、试制样品。经过无数次试验改进,同年12月,他成功研制出10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转弯敷设辅助工具,一举解决了电缆90度及以下角度的转弯铺设时电缆层断裂的问题。

做专业专注的“工匠人”,是朱本强的职业追求。自参加工作以来,朱本强扎根一线,勤学善思,细致钻研,致力于解决一线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凭借着一股“肯钻研”的劲头,他在理念创新、技术革新、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攻克了供电服务领域的多项难题:2018年,朱本强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研发“用于架空电力线路杆上设备吊装的装置及其安装工具”,该装置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农村避免了因大型机械进地引起的纠纷,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费用;2021年4月,他与兄弟单位合作研制“配电线路鸟巢清除套装工具”,进一步提高了清除鸟巢的效率,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2022年9月,他负责的“一种变压器档位开关实时监控装置及使用方法”获得发明专利,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创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效率、保障线路安全运行,让同事们干活更方便,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改进。”朱本强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朱本强在提升自身创新技术技能的同时,不忘团队建设和技术交流,成为了青年员工们眼中的“带路人”。他先后与9名年轻员工签订师徒合同,通过“老带新”“师带徒”培养技术骨干,提升团队创造力。

由于业绩突出,2012年,朱本强被评为国网技术学院电网检修培训部优秀兼职培训师,2015年又获得“国网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称号,2021年被邀请担任省公司应急技能竞赛裁判员。

为充分发挥朱本强在创新领域的带头作用,兖州供电中心成立了以朱本强领衔的“学而思”创新工作室,吸引了一大批基层骨干力量加入进来。创新工作室针对兖州供电中心发展实际,围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主题,深入研究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和新技术,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了广大同事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当前,省市公司正务实推进“创新领航再登高,创新驱动走在前”行动,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乘着公司创新效率的东风,相信,朱本强和他的同伴们会如一颗颗厚积薄发的笋芽,茁壮成长。

2023-11-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3593.html 1 朱本强:供电所里的“创新能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