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第08版:

运河文化保护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毕于建 张雅茹

济宁大运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交通渠道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在开发运河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在开发中注重文化保护,同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保护文化与发展经济互融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将文化保护纳入运河文化开发的规划和管理中。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包括限制开发密度、保护历史建筑和景观、规范商业活动等,以确保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相协调。

将文化资源价值化和市场化。通过对运河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价值评估,将其转化为可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将历史建筑修复为文化遗产酒店或民宿,进行文化主题展览或表演活动等,既保护了文化资源,又创造了经济价值。

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和支持运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培育和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师、手工艺者等方式,推动运河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景观营销和旅游推销。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和策略,提升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景观、设计符合当代需求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社区参与和共享经济模式。鼓励当地社区参与运河文化开发,并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例如鼓励社区居民开设家庭旅馆、民宿或小型文化手工艺作坊等,将经济效益直接与文化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旅游收益回流和投资再利用。将运河旅游业的收益有针对性地用于文化保护和开发项目,实现旅游收益的回流。同时投资于当地社区发展、教育培训、文化研究等方面,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开发运河文化需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创新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引入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沿运河的数字化体验,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和文化活动。同时,开发特色主题活动和文化产品,如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体验、特色美食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选择。

引入创意产业和创业企业。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在运河文化开发中的参与和发展。通过引入创意企业和设计师、艺术家等创业者,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运河文化融合。例如举办文化创意市集、设计竞赛等活动,激发创意人才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跨界合作与跨学科研究。鼓励不同领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跨界创新。将文化、科技、设计、旅游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例如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环境专家、艺术家等合作,探索更具创意和可持续性的运河文化开发模式。

传播文化和知识。重视文化教育,增进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举办文化讲座、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活动,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播。培养文化从业人员和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运河文化的创新与多样化。

促进跨地区合作与国际交流。运河文化往往跨越不同的地域和国家,通过加强与不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运河文化的创新与多元化。还可以开展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融合。

总之,运河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开发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创新与多元化的推动,我们一定可以突破大运河文化开发的困境,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济宁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

2023-11-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2958.html 1 运河文化保护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