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第02版:

为法治济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济宁市法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回眸

■本报通讯员 陈卓娅 张昭兵

自2016年换届以来,济宁市法学会把握职能优势,抢抓时代机遇,解放思想争一流,铆足干劲抓落实,奋力谱写出服务平安济宁、法治济宁建设的时代华章。法学会工作连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多项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法治文化建设被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现场会推广,有关工作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两次批示肯定,在多次主题征文或论文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或组织奖。

坚持党建引领

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学习研讨、集中培训、辅导报告、“学习二十大·政法在行动”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工作经验在全省发言交流。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在《济宁法治》开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专栏,为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党政机关作专题报告200余场次。坚持党对法学会的全面领导,推动市和县(市、区)法学会全部成立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法学会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推进市、县法学会党建工作,引领法学会事业兴旺发展。通过开展报告会、主题征文、法治论坛、法治宣讲等,及时将中央和省、市党委政法委及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的工作部署、工作要求,传达给广大会员,引领法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思维,确保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牢牢把握法学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

着眼中心大局

服务重点工作展现新作为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每年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就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等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和研讨。先后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和为贵”社会治理等7次主题征文,共征集论文600余篇。对论文进行评选表彰,编辑成册,服务领导决策。2019年以来,市法学会把服务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先后组建16个法律服务团,服务民营企业近50家。组织开展“法律体检”、公益法律讲座等系列法律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多项工作被《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重大节庆安保维稳、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弘扬法治精神

服务法治实践得到新提升

针对推进法德兼治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取得丰富调研成果,编辑完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济宁“法德兼治”的实践与探索》一书,指导工作实践。出台《济宁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培育出的“以和为贵、德法共育、融儒于法”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经验,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在曲阜召开“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议”,重点推广济宁和曲阜的法治文化建设经验。组织专题座谈研讨,为培育“和为贵”社会治理济宁品牌提供智力支持,研讨成果被中新网、新华网、大众网、《山东政法》等报道。市、县两级每年举办各类“双百”法治宣讲活动800余场次。推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走深走实,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达10余万人,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中国法学会张苏军副会长对曲阜市“基层行”活动充分肯定,亲自批示:“曲阜法学会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行动快、覆盖广、效果好,请省法学会认真总结推广,促进全省基层行活动健康发展。”

繁荣法学研究

法治调研收获新成果

组织发动有关专家学者,积极承接省级课题,踊跃投入社会热点难点法治问题的深入研究。2016年向省法学会申报《建立健全社会稳定绩效考核的现实路径研究》课题,作为重点课题不仅顺利结项,还被评为优秀课题。2017年向省法学会和市社科联分别申报并完成《法德兼治的理论思考与济宁实践探索——兼谈对平安建设的助推作用》《法德兼治的理论思考与模式建构》课题。2021年,在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打造具有山东特点社会治理品牌”专项课题中,《济宁市“和为贵”社会治理的调查与思考——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济宁模式》被评为优秀课题。邹城市完成《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之邹城实践》课题。组织完成的《以“法德融合治理”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论文,参加第十四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被论坛组委会评为三等奖。先后推荐30余篇论文,参评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组织的“全省法学优秀成果奖”和市社科联组织的“全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中的应用》一书,经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3-11-16 ——济宁市法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回眸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2898.html 1 为法治济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