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何通)9月3日一大早,笔者走进汶上县苑庄镇东官庄村,在村民孔德奎的豆腐皮作坊里看到,45岁的他和妻子正把当天制作好的豆腐皮放进烤房里,随后开始冲洗作坊,收拾工具,整个作坊干净、整洁。“在这个标准作坊里做豆腐皮,每年大概能多挣3万多元,销售还不愁。”孔德奎说到。
苑庄镇东官庄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豆腐皮村”,该村一半以上的农户都从事豆腐皮加工制作。近年来,东官庄村发挥传统优势,鼓励引导加工户建设起标准作坊,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全程可追溯,从“农田”到“餐桌”一体化管理。该村的豆腐皮色泽鲜亮、皮薄油润、筋道可口、风味自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也为当地老百姓特别是贫困家庭带来“稳稳的收入”。经过发展,东官庄豆腐皮通过农超对接、农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推动产品营销,产品销往附近各大商场,并入驻济宁、兖州等地的知名超市。
“目前仅加工豆制品一项即可增加全村人均收入2000余元,豆腐皮加工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一项特色产业”东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绍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