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
第04版:

有墨香有养分的纸媒

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 鲁亚光

一直感觉《济宁日报》给人一种严肃感和庄重感,当看到自己投的两首诗词《微山湖夏晨阵雨》和《浪淘沙·微山湖》发表后,我对《济宁日报》又平添了亲切感,也便和她结识了。

那天在亲戚家里,我翻了一下他订阅的《济宁日报》,猛然间看到我的两首诗词,既惊讶又激动,立时感觉满腔热血涌上心头,从心里感谢编辑老师的厚爱。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7月8日的《济宁日报》。

那是我初学古体诗词写的两首,当时很多省报和国家级报纸都有副刊。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通过信件邮寄给《济宁日报》的,没成想编辑老师真的给发表了,简直喜不自胜,便向亲戚要了报纸收藏了。

从那以后,我写作的劲头更足更猛了。开始积极写作投稿,接连不断地把稿件投向日报,有些被编辑老师选用了,当然也有些被淘汰的,但我写作的战斗力始终不减。

不断地写,不断地投稿。由之前的手写邮寄投稿,变成电子邮箱投稿,方便多了,一些诗歌、散文、诗词歌赋频频见诸报端。唯一遗憾的是,期间家乡修路拆迁,搬了几次家,竟将一些书籍、书信遗失了,其中就有一部分发表文章的样报样刊。

发表文章是对我写作的检阅,更是对我写作的一种激励。我一直关注《济宁日报》,就建议单位阅览室多订了几份日报,与同事们一起阅读学习,也鼓励他们投稿,不局限于文学版面,只要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章,都可试着投,不少同事常有作品见诸日报多个栏目。看得多读得多了,我发现《济宁日报》不仅严肃、庄重,也是读来亲切,内容极为丰富的。

《济宁日报》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让我的工作、生活和写作有了色彩,带给我许多感动和快乐。不仅让我及时了解时政新闻、趣事典故、人文风景、文艺作品等,还让我阅读了许多大家的美文妙篇,进一步提高了写作水平。一进单位阅览室,必先阅读《济宁日报》,然后再读其他报刊。

和《济宁日报》相遇相识,却一直没有机会和编辑老师谋面。尤其是《济宁日报·文化周末》,多年间变换了很多编辑、主持老师。成岳老师通过固定电话和邮件联系我多次,既有写作的指导,又有真切的关怀。这种神交的情谊,知音的链接,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真是机缘巧合,今年9月26日,赵明诚艺术馆开馆仪式在微山县文化中心举行,成岳老师应邀前来参加典礼。这既是一次让人留连的盛会,也是一座名人汇聚的殿堂。市内外文艺界众多的名家们亲临盛会,给盛会增添了耀眼的风采。

我和县作协副主席种衍洋、马晓璇,理事卜凡亚、种晓靖、马家强,县文史专家杨建东一起,有幸见到了《文化周末》主编成岳老师,并与他一起深谈、合影。成岳老师的质朴、大气、蕴厚和静正,给我和文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多少年来我保存了许多《济宁日报》和其他报刊的剪报,厚厚的七八大本,成了我书房里靓丽的一部分,我把它看做无价之宝和最美的精神食粮。闲暇之余阅读,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一天不看报纸就感觉缺了点什么似的,虽然手机、电脑、网络很方便,但是拿着报刊,闻着墨香,捻着纸张,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心里才觉得最舒服。

从无意间的读报,到成为《济宁日报》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缘分吧。

值此《济宁日报》复刊40年之际,谨以一个普通读者、作者的身份,恭祝复刊40年文蔚繁昌,恭祝编辑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2023-11-12 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 鲁亚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2199.html 1 有墨香有养分的纸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