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05版:

市交警支队​

科技赋能 精准管理 畅通道路

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市交警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科技赋能,紧盯道路主战场,不断创新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推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拥堵指数年度排名中,济宁由2020年度第27名改善为2022年度第94名,降幅全国第一。

坚持科技赋能,保障出行畅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推进道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党委坚持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2021年启动城区智能交通项目,主要领导组织专题研究、强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应用工作。目前,已建成涵盖“一脑、四平台、十个子系统”的公安交管综合实战平台,科技赋能,打造“数据驱动警务”新模式。以大数据和实时场景为导向,建立“情指行”一体化实战警务,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通过交通监测、数据融合、情报研判,精准指挥路面勤务。一是实施场景化情报分析。通过优化前端设备,数据采集准确率提升6.5倍,无效预警数据减少86.8%,实现了交通警情自动发现、现场精准定位,通过路网图绿、橙、红三级分色,清楚地显示出路面畅通、缓行还是拥堵的状况,以智能“天网+交通”融合应用为突破口,调取场景化指挥系统图上标注的电子监控、电子警察,可以清晰查看路面状况,准确掌握拥堵的具体位置、致堵的原因。二是实施扁平化指挥调度。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与各勤务大队形成指挥畅通、反应快速、协调有序、处置高效的指挥行动机制,遇有警情,指挥中心通过350M对讲机,“扁平化”指挥网格铁骑迅速到位处置,提高指挥效率。今年以来已指挥处置拥堵警情3937起。三是实施“一张网”信号联控。编制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市级标准化空白。在城区原有139个信号机互联互控的基础上,新增联网信号机267台,主城区基本实现了8纵9横共17条主干道交通“绿波带”,拥堵指数较去年同比下降5.62%。四是实施精准化接处警。精准定位事故地点,组织研发了短信定位服务功能。122报警台接到事故报警后,向报警人发送服务短信,报警人收到并打开短信链接后,电子地图精确定位报警人位置,同时制作了动漫小视频,宣传指导群众熟练掌握使用定位的操作步骤。该功能在全市公安技术革新比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被选为2023年度山东公安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获得全省公安交管大数据建模比武竞赛第三名。精准推送事故信息。在微信“济宁交警服务号”上添加“实时警情”程序,出警人员通过该功能实时查看事故基本信息,可准确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快速到达事故现场。

加强事故预防,保障出行安全。市交警支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市交安委平台作用,牢牢抓住源头管理、隐患整治、宣传教育三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一是抓源头降风险。健全重点企业、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风险画像制度,强化业务监管,加大源头风险清剿力度,持续跟踪高、中风险重点运输企业隐患排查、落实整改,今年以来,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同比分别提升9.83%、11.44%,整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排隐患严整治。制定了《济宁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实施细则》,解决“怎么排、谁来干、如何改”的问题;在全市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等行动,对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突出路段进行全面排查治理,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现场评析156次;建立市县两级事故深度调查和亡人事故通报制度,分级分类组织深度调查55次、发现整改突出问题65个,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强宣传提意识。突出重点群体宣传,策划组织交通安全主题巡演、电影下乡、交通安全巡回宣讲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驾驶员、新驾驶人、老人、学生、农民等重点群体文明交通体验活动120余次,巡回开展“美丽乡村安全行 电影下乡进万家”活动1300余场;市交警支队与FM104.2交通广播联合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双微”等平台,点对点“滴灌式”推送交通安全信息,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强化路面管理,净化交通秩序。秩序是安全的前提、畅通的关键、效率的保障。市交警支队坚持路面就是主战场,城市与公路并重,推动路面管控提质增效。一是交通管理网格化。坚持“勤务跟着警情走、岗勤跟着车流设”的布警原则,在主城区设置35个网格、34个高峰岗、22个平峰岗,做精、做优“小兵团”作战单元,实行机动巡逻为主、定点值守为辅的勤务模式,辐射管理重点路段、易堵点、“三圈两边”重点区域,实行“交警+N”的管理模式,联合社会力量综合管理,实现了“堵点快疏、乱点快治、事故快处、违法快查”的“四快”目标。二是违法查缉精准化。建立了“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精准查缉布控研判专班,定岗定责,健全“研判—推送—查处—反馈”闭环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工作。通过套牌车分析、二次识别分析、人脸比对识别分析等技术,梳理出各类假套牌、报废车、无证、失驾等重点违法车辆,比对车辆轨迹、卡口图片,进行精准布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变“逢车必查”为“精准查处”,大幅提升了执法效能。今年以来,共研判布控嫌疑车辆4555辆。三是秩序整治常态化。先后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护行动”、夏季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行动等系列工作,强化多警联勤联动,采取固定查缉、流动巡查、错时执法等方式,加大路面秩序整治力度,有效净化了路面交通秩序。

坚持便民利企,提升服务能力。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在巩固拓展前期助企九项措施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贴心办”“掌上办”等十项服务举措,加强警企、警银、警邮、警保、警医合作,织密代办服务网络,拓展代办服务功能。在主城区创新推出便民利企“线下星期六”服务,群众休息我在岗,将便民利企落在实处,星期六累计服务企业1750余家(次)、群众7.8万余人。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了市车管所“指导办”、县级所“全能办”、服务站“便捷办”、服务点“就近办”、网办中心“网上办”的便民服务体系,自主研发小型汽车检验监管智能审核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完成查验审核,实现“检验领证快速办”。目前,全市共设置46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点、140家代办临牌业务点、17家抵押便民服务点和36家驾驶人体检站点,全市互联网注册用户达280万余人,网上办理牌证业务45万余笔,线下网点办理业务20万余笔,居全省前列。三是拓宽警民沟通渠道。依托“交管12123”“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拓宽警民沟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电话回访中心,完善“受理民警、分管科长和科室主要负责人”三级回访机制,每天随机抽取业务当事人联系电话,征询群众意见建议,全面排查、积极化解群众不满意问题,建立台账,销号式整改。四是落实全面监管。市交警支队纪委监察部门全面介入群众满意度工作,健全“监、管、督、查、考、评”一体监管体系,重点排查、监督整改服务态度差、服务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实现监管全覆盖,推动便民利企措施全面落实落地。通讯员 杨宁

2023-11-08 市交警支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1864.html 1 科技赋能 精准管理 畅通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