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03版:

书写热爱

——致敬第24个中国记者节

■赵波

2023年11月8日,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

这一天,他们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不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就是奋笔疾书于办公桌前。这是一年中平常的一天,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就像一个闪耀的文化符号,标记着一个职业群体的初心、道路与脚步。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前行。或许,对记者节最好的庆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坚守中做好每一次采访,于创新中写好每一篇稿件,把作品写在孔孟之乡的青山绿水间,面对新的任务,义无反顾地翻山越岭,再一次勇敢出发。

得山水之灵气,仰圣哲之光辉。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一次次采访和一篇篇报道中,记者见证了这个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蝶变,也使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一支笔,就是时代的注脚,一个镜头,就是历史的追光,一台摄像机,就是前行的基石。他们用笔、用镜头、用声音触摸城市律动,捕捉城市光影,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他们是这个城市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从智能机器人的行云流水,到沃野平畴的风吹麦浪;从高楼大厦不断长高的鳞次栉比,到乡镇古村群山怀抱的小桥流水;从长三角珠三角的招商引资,到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推荐……他们在重大项目初建时筚路蓝缕的现场,他们在135摄氏度沥青紧锣密鼓铺设的道路,他们品尝过荣信第一批焦炭生产出焦时工人师傅兴奋的惊喜,他们感同身受泪眼蒙眬于白衣执甲告别家人的逆行出征,他们吹过凌晨四点环卫工人吹过的夜风,他们淋过汛期通行管制时交警淋过的冷雨……栉风沐雨,挡不住他们坚实的脚步,璀璨华章,饱含着他们的脉脉深情。无论酷暑还是严冬,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的他们,铁肩担道义,妙笔谱华章,他们用脚步丈量新闻的宽度和厚度,用诚心呈现被采访者的温度和心情。身负荣光,也许有人觉得他们工作光鲜,但少有人见他们的疲惫不堪。心怀柔情,大多数人只觉得他们勇敢,其实他们也有着普通儿女的酸甜苦辣诸多为难。日月光华,大道如砥。他们和千千万万个工人农民一样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着,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他们是这个城市发展的推动者和守望者。

时光如水,生生不息。置身于伟大时代,投身于火热的生活,记者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媒体迭代创新深度融合的浪潮浩浩汤汤,新闻的生产方式在变,新闻的呈现方式在变,新闻的阅读方式在变,记者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不变,记者推动社会进步的勇气不变,记者守望公平正义的行动不变。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在路上,心中才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作为记者,只有在作风上接地气,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才能在文风上接地气,采写出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庆祝是为了传承,铭记是为了追寻。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范敬宜说:“新闻要有文化含量,记者要有人文情怀。”千古儒风浩荡,沐浴先哲光辉,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浩然之气,记者用汗水追逐梦想,用品质追求卓越,用行动践行初心,一次次交出有温度、有筋骨、有华彩的答卷。记者节之际,祝我们的记者“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初心使命,见证时代风云,倾听人民声音,拜群众为师,做百姓亲人,把职业当成事业去做。不忘初心、练就匠心、持有恒心、胸怀爱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将脚下的泥土变成笔尖的芬芳,把心中的感动化成鼓舞人心的力量。

“风很忙,忙着在十一月的玉米地里奏乐。玉米茎哼唱着,松散的玉米棒半开玩笑地弯曲盘旋着向天空轻轻挥动,风则忙碌着继续前行。”寒来暑往在路上的采访,能帮助记者坚定信仰。采访,就是记者在这片土地上的扎根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这座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品质之城里,愿我们的记者永怀蓬勃的青春梦想,革故鼎新,薪火相传,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练就一身本领,在专业、职业、敬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风清气正,斯文在兹。记者节是一年中的逗点,有不曾忘却走过的路,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欢笑也不缺泪水,更有可以眺望的前路,还有任重道远的弘毅。祝愿他们天天向上,在希望的田野努力耕耘,讲好发展故事,书写属于记者的热爱和时代的荣光。

记者节快乐!

2023-11-08 ——致敬第24个中国记者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1846.html 1 书写热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