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尚远洪 摄影报道
泗水县推进“爱满泉乡·文明泗水”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凸显泗水特色的服务品牌,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村村有好戏”。
高标准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行动,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五有”标准全覆盖,先后建成1个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厅、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一体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镇(街道)实践所和403个村(社区)实践站。同时,打造龙湾湖片区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13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片区,建设了中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杨柳镇美德健康新生活体验馆、泗河街道志愿服务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个实践所、5个实践站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名单。全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培训班在泗水举办,实地观摩东仲都村、夹山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全方位构建志愿服务整体格局。健全完善“爱满泉乡”志愿服务体系,做强党员群众并肩携手的“1+17+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志愿山东”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45%,上线队伍2337支。今年初,成立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文明迎亲志愿服务队、红色暖心小分队、村头小板凳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常态化参与到红色文化讲解、移风易俗、社区服务、乡村政策宣讲等活动中。
品牌化打造志愿服务特色项目。聚焦“五为”志愿服务,创新打造“微爱1+N”“情系桑榆”“向阳生长”“泉乡悦读”等7个具有泗水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新模式,悉心为“小”,实施“微爱妈妈”“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助力阳光成长。用心为“老”,实施“关爱退伍老兵”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托起最美夕阳红。热心为“社会公共需要”,打造“乡村儒学讲堂”“周末工程师”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传递文明新风。
新风新貌不断涌现。创新推进“泉乡书房”建设和“泉乡悦读会”系列活动,开展“百年初心情 半世雷锋颂”雷锋精神主题分享会、“如此生活”阅读会等特色阅读活动1200余场次。健全完善美德信用建设体系,把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和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纳入美德信用建设体系,推行“美德信用+”模式,搭建“美德信用+志愿服务”“美德信用+理论宣讲”等90余个应用场景,让美德和信用在双向转化、双向奔赴中实现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秋的泗水,万紫千红。行走泗水,感受文明之风。从城市社区到乡村院落,随处可见一场场暖心活动,一个个感人画面,一张张透着幸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