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0月26日讯(记者 徐斐)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宫晓芳介绍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进展情况。
据了解,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无证明之省”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无证明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实施。自发布《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城市”2023年工作要点》以来,我市已累计归集电子证照287类、1240万条,电子证照合格率99.97%、同步制发率89%、问题反馈处理率100%,制发证照数据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实现34类电子证明线上制发,新增打造了电子亮证进公共场馆、电子劳动合同线上签订、使用电子证照进行招投标等16个社会化应用场景,累计完成社会化应用场景26个,完成应用场景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电子证明线上开具32.2万次,电子证照减免办事材料40.5万件,覆盖电子证照用证事项4526项,电子证照应用广度和频度明显提升。
同时,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卡点堵点,积极上线一批“减证办”“免证办”典型应用。着力打造“两张清单一张网”电子证明服务体系,形成政务服务类和社会基层类两张证明清单,织密线上开具一张网,推动34类证明材料由人工开具变为线上开具,让企业群众办事“轻装上阵”,做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此外,我市将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和大数据创新应用提升行动紧密结合,组织了济宁市数据创新应用评优推广活动,征集电子证照应用场景52个,发布了数据应用领衔创新试点项目,鼓励市县部门拓展电子证照应用领域,让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持续推广“鲁通码”亮证应用,让全市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全面解决在政务办事、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不同场景下需要出示不同二维码的问题,用政府的“证照库”替代群众手中的“档案袋”,多元赋能城市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