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龙腾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推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金融工作提质增效。”邹城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曹海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按照‘扩总量、调结构、强基础、化风险’工作思路,优化信贷结构,畅通金融血脉,精耕细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全力突破信贷总量,持续扩大金融供给。率先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突出对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权重。今年,各项贷款余额连续突破1100亿、1200亿大关,余额、增量一直处于全市第1的位次。提升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水平,破解企业多环节的融资之难。政府“搭桥铺路”银企“双向奔赴”,组建金融辅导队,邀请省市银行行长来邹考察,一线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9月末,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15.35亿元,同比增长53.8%。成功获批“城市更新贷”银行授信22.8亿元,创造了城投公司从银行机构获批单体项目授信额度的新纪录。建立全周期的风险防控机制,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按上了“稳定器”。创新“基金+担保”服务模式,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今年共办理转贷451笔,在保余额6.17亿元。积极推进境外融资,2家城投公司获评3B评级,为我国北方县级平台公司境外最高评级。近日,2家公司16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有望成功发行。同时,成立应急转贷基金,推进信托置换定融,积极推动城投债务“短期防风险、中期调结构、长期可持续”。
在今年工作基础上,邹城市超前谋划、高点定位,聚力攻坚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不断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走深、走实。
曹海成认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4年,金融服务大有可为。他表示,邹城将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实施信贷投放扩面提质、金融风险源头化解、企业上市突破“三大创新行动”,为全市开创高质量金融加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更多邹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