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制造强市建设”战略目标,立足支小支微市场定位,积极探索“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新模式,持续夯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为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供“农商新路径”。截至9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科技类贷款余额35.2亿元,今年累计投放23亿元。
送产品,强化金融赋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融资渠道少、成长周期长、可抵押物少,但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全市农商银行立足自身实际,以企业所属行业特点、产品价值属性及其生命周期和融资需求为落脚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推出“首贷通”“普惠小微信用贷”“人才贷”“创业提振贷”等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初创期融资需求,助力创新研发,破解“融资难”“创新难”“发展难”等问题。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仓单质押贷”“供应链金融”等信贷产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成长期流动资金周转,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向265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7亿元。
山东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材料技术研发的科技型企业,企业组建成立了专业技术创新研发团队。辖内邹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对接时了解到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向其推荐了纯信用、免担保的“人才贷”,很快为其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全市农商银行围绕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指导辖内农商银行加强与当地工信、发改和科技部门沟通,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落实相关金融支持配套政策。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向当地人民银行申请,用足用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保证贷款额度,执行利率优惠,让科技型企业最大程度享受到货币信贷政策红利;加强与财信担保公司、市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合作,通过投放财信担保贷、创业担保贷,让“免担保、财政贴息、利率优惠、见贷即保、免评估抵押费”等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为企业减费让利;对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科技型企业,灵活推荐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结息周期等政策,做好资金接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解决企业科技研发的后顾之忧。截至9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减费让利近5000万元。
山东某管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给排水管网所需各型管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业务,拥有新型保温管产品等多项科技成果,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随着冬季供暖期来临,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辖内鱼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产业园区驻点办公时得知该情况后,立即为企业量身定制支持方案,并开通绿色通道。很快,1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资金就到账了,这笔贷款破解了企业发展困境。
送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全市农商银行依据辖内科技型企业所属行业区域分布,创新“1+11”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农商银行149名挂职副镇长和1500余名驻点办公客户经理作用,将“金融辅导”“大调研、大走访、大营销”和“‘十百千万’高管走基层”“金融服务进万企”等活动融合开展,实现了全辖14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6家高新技术企业、450家创新创业企业走访对接全覆盖。同时依托营业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青创服务站、创贷之家等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实地上门、逐户对接、一次办好的优质服务,实行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三优一降一简”政策,全方位保障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助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某星表计有限公司是济宁市高新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专注于智慧水务、智慧供热、智慧燃气及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90余项,产销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由于产品订单数量日益增多,回笼资金未到位,为保证订单如期交付,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辖内农商银行在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活动时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困难,随后根据企业拥有专利情况,为其重点推介了“知识产权质押贷”业务。企业无需额外担保,享受财政贴息,不到3天就收到了500万元贷款,满足了融资需求。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