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杜杰 李超
近年来,嘉祥县深入挖掘独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不断探索文化“两创”新路径。
构建多元阵地 打造“书香嘉祥”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嘉祥县不断推广全民阅读,精准对接城乡群众需求,丰富“书香嘉祥”建设内涵。依托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打造“15分钟文化圈”,建设以阅读为重点的“祥城书房”“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并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教育、经典传承、家风家教、健康科普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23齐鲁书香节暨嘉祥县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和版权宣传周、“阅读经典文化 倡树时代新风”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培育阅读新风尚,一批优秀阅读项目落地生根,推出曾子讲堂、YUE呈祥·易思者读书会、“卧”开讲了、“燕衔春泥”等品牌,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县共建设13个镇街图书馆分馆、2个城区图书馆分馆、5处图书流通服务点、381个村农家书屋、4个城市书房,进一步营造爱读书、多读书的浓厚氛围。
激发非遗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嘉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市级非遗项目以及79个县级非遗项目。
嘉祥吉祥地,文化润人心。近年来,嘉祥县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非遗文化在推动乡村文明、发展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非遗“六进”工程,多角度、全方位扮靓群众文化生活。开发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非遗+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手造大赛,嘉祥木雕、鲁锦、玉雕、功能手套制作等传统手工艺结合现代工艺,与时俱进,迸发无限潜力,焕发新的活力。周广胜木雕被评为2022年首批“山东手造·优选100”入选单位,春秋源鲁锦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单位,各类文化企业手造产品多次在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创意济宁”大赛等活动荣获金银铜奖。
深挖文化底蕴 精品硕果盈枝
嘉祥县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吉祥文化、礼孝文化,不断创新创作,涌现出一批生动鲜活、贴近百姓、富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文艺事业闯出新路,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广场舞《珊瑚颂》登陆亮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公共文化云“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线上展演活动,这是济宁市唯一一例,也是山东省五例之一。广场舞“美美与共”荣获全市广场舞线上比赛一等奖、全省广场舞线上比赛二等奖。群众性小戏小剧《最后一个柴禾垛》在2022年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比赛中荣获铜奖。鲁西南鼓吹乐《吆嚎!大运河》在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斩获群众艺术优秀作品最高奖,并作为济宁唯一剧目应邀参加“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开幕式。
嘉祥县成功举办“文艺大篷车轻骑兵”进社区演出、“我们的节日”、嘉祥县优秀民营剧团评选、优秀传统文化“进景区”精品展演、山东诗词学会嘉祥县诗词研学班等活动,并组织专业院团和优秀民营剧团深入各村居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时代新风。
加速文旅融合 激活发展动能
把文化旅游资源变成能观看、可体验、愿购买的文化消费品,增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是嘉祥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又一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嘉祥县抓住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机遇,实施原乡左岸、德信啤酒小镇、石雕产业园、吉祥文旅康养综合体、济宁野生动物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高标准编制南部山区文旅景区规划,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盘活镇村山水花田、地域文化、移风易俗、特色美食、传统工艺等资源,培植发展以传承和体验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草坪婚礼、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生态农业观光业等文化业态,建设嘉祥县文化“两创”示范点,深挖独具嘉祥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地方文化符号,让优秀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化的新元素,创新文化演绎方式,打造嘉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嘉品佳作”展示展销中心等文化阵地。2022年,周广胜木雕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全市唯一。
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出台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等政策措施,相继举办冰雪年货节、杏花节、美食节、荷花节等“黄河大集”系列主题活动36场,吸引游客人数304万人次,带动消费1.3亿元,群众饱览文化盛宴的同时,实现一站式吃喝玩乐购。开拓文化旅游新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展示手造产品,带动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全县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