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 闫茂超)10月21日晚,任城区唐口街道梁北村文体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伴随着《中国风》的欢快节奏,尽情舒展着腰身。他们不断变换着舞姿,动作娴熟而整齐。近年来,唐口街道“眼”向基层、“面”朝百姓,变“文化搭台”为“为文化搭台”,以“和谐唐口、美丽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乡镇文化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村民陈小花平时连裙子都很少穿,可如今已是“铁杆舞迷”。“自打建起了文体广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蹦蹦跳跳舞起来,拉拉唱唱乐起来,这身体也越来越棒了。”陈小花说道。
为打通文化惠民直通道,让村民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唐口街道强化组织、明确责任、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多层次注入,初步实现了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为广大村民筑起了“精神新家园”。唐口街道在民俗文化活动中,先后开展了12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演,组织30余支专业、民间文艺团体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参与者2000多人,受益村民8万多人。
文化惠民离不开民众参与。该街道始终把文化重心向乡村倾斜,向村民倾斜,扎实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逐步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不出村口的电影院”“随时可进的图书馆”,着力构建一个覆盖面广、均等普惠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通过“教你一招”、与文艺爱好者结对子等活动开展辅导工作,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让村民在文化活动中各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