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第03版:

育良种 用良法 增底气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梁琨 本报通讯员 李超 摄影报道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浸润儒风的“嘉美祥瑞”大地上,到处都是一番秋收繁忙的景象。

在嘉祥县马村镇山营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玉米茎穗兼收机、大豆收割机“轰隆隆”地交替行进着,大豆、玉米、粉碎秸秆的运输车,也有序穿梭着、奔忙着……每当收割机将满斗的或大豆或玉米倾卸在运输车里时,“扯”出的那片金黄,煞是耀眼,好像向人们炫耀着:“丰收啦,这就是秋收的模样。”在“轰隆隆”的机收现场,一位年轻小伙子,时而操纵着无人机飞行记录着丰收图景,时而拿出手机调度着各式机械车辆,忙着,乐着。“他就是山万民,21岁,被人们称为新一代新农人。”同行的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史强介绍说。

“今年是我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第二年,为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实现效益最大化,去年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尝试,经过摸索,今年我们选用了4:2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让每一行植株实现边行优势,又能使每一行玉米的株数较正常种植增加一倍,最终达到‘棵棵有棒,棒棒有粮’,每亩玉米可达1200斤左右,大豆能达到260斤。”山万民调皮而又自豪地说。随后,他又孩气十足地顺手掰下一穗:“看看这棒穗,穗型虽小,但穗穗饱满。”

据了解,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深入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3年,嘉祥县推行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共涉及13个镇街276户种植主体,马村镇完成4500余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将以往的单一作物种植改为高低作物搭配种植,将间作、套作等行种植改为大小垄种植。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既能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

“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作为农民,就要脚踏实地,扎根土地,守好土地,用科学的种植技术,让土地多产粮。”山万民的父亲山保领有力地说。今年48岁的山保领,2014年开始流转承包土地,2022年,在市县镇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下,开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良种良法,预计今年亩产量会再创新高,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捡!还有政策性补贴,明年还要好好地干。”山保领高兴地说,在试验摸索出大豆玉米4:2模式成功后,今年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每亩纯收入能达800元以上。他还成立了万民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带动附近百姓就近就业,山营村的闫雪英、杨琴玲靠码放粮袋子,每天能挣四五百元,“百姓的生活也都充满‘金色的阳光’了。”山保领脸上洋溢出自豪而幸福的笑容。

为实现“一地两丰收”,嘉祥县马村镇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组织技术专家开展保姆式、跟踪式服务;依托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还打造出镇级“为农服务联盟”,实现了复合种植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位于梁宝寺镇的嘉祥县国家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则是一望无边纯一色的大豆植株,豆荚摇曳如铃,粒粒金黄饱满。几位年轻人正在组织收割机收获大豆,并精细地将豆粒装袋,袋口处,圆滚滚的大豆,透着金黄,泛着豆香,“这里共育有97个品种,每收割一个品种,都要留行几公分,以免混杂,装袋也必须精细,每一个品种都要做好标记。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优质的豆种是大豆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一颗颗金黄色的豆种就是农民致富的最大底气。”现场负责收割的钱运华一边检查着豆种的干湿度,一边介绍道。

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今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14.2万亩,截至10月22日已基本收获完毕,平均亩产达到220公斤,同比增产22.47%。

据了解,嘉祥县每年投入5700万元用于大豆新品种研发推广,把高油高产品种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圣豆、华豆、嘉豆等系列良种品牌,其中“圣豆5号”入选2023年“好品山东”。通过创新订单制种、股份合作、种粮协同等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大豆种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近年来,该县先后创建国家首批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年繁种面积达63万亩、繁种量达1.2亿公斤,良种在黄淮海及长江流域地区推广2400万亩,其中全省推广约180万亩。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宝寺镇党委政府更是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在大豆育、繁、推等方面及时帮扶支持,截至目前,梁宝寺镇具有规模以上种子经营企业18家,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大豆制种面积45万亩,大豆良种供给量约占黄准海地区用种量的56%、长江流域用种量的53%,“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库、沿黄‘齐鲁粮仓’大豆核心仓。”梁宝寺镇农业分管负责人司端芝自豪地说。

目前,镇域内大豆制种企业累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自主研发品种56个,拥有大豆独家区域经营权的品种96个,参加省级以上区域试验品种170个。“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加快推进大豆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好豆种,种好豆’,把相当一部分优质豆种‘攥在’自己手中,促进粮食增产才有底气。”司端芝掷地有声地说。

2023-10-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0268.html 1 育良种 用良法 增底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