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唐元辉)今年以来,济宁太白湖新区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注重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依托产业区位优势,因地因村施策,通过转变机制、转变思路、转变模式,加速推动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蝶变”。截至目前,全区6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52个,占比85.2%。
转变机制,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改变以往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粗放式”管理为“目标式”管理,健全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建立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份规划、一批项目“四个一”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亮化记分等平台载体,抓好顶层设计促进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制定《太白湖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2017-2020年)》《太白湖新区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建立以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组织、财政、农业等部门组成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定期会商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一线推进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区级领导包镇(街)、镇(街)干部包村、结对部门联村、工作队帮村、第一书记驻村,形成区、镇(街)、村三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月督导机制,对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一月一调度”,制定集体经济动态管理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各类配套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激发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实现了全区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中销号全部提前完成。
转变思路,发挥农村党支部带头作用。坚持“富民先富村,村富带民富”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村党支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党支部书记年度考核指标,并与述职评议和绩效工资挂钩,激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兴建产业项目,带头入股合作社,带头结合本村资源、区位、环境优势按照“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新区结合每村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知识政策,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堂内+现场”集中培训120余人次,坚持让农村党支部书记走出去,先后选派10名支部书记到先进村挂职锻炼,提升党支部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力水平。石桥镇北王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广沛通过学习先进做法,结合本村临近矿区区位优势,因势利导引进煤矸石再利用加工项目,发包集体土地用于建设厂房,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发包收入10余万元,同时积极吸纳村民入股项目企业、进厂就业,实现了民富与村强“双赢”发展新格局。
转变模式,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径。改变新区以往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效益低下、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结合各村实际,通过“党支部+”模式,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以往农村以征地补偿款、塌陷地补偿款、租赁费等为主要集体收入的基础上,对各村进行分类指导,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鼓励发展“产权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收入,许庄街道许庄村依托区位优势,在高校周边建设便民疏导点,村集体每年租金收入可达100余万元。通过将村级集体资本买股权、资产换股权,优化集体资金配置,实现资金的资本化运作增加收入,许庄街道西石佛村将闲置资金投资入股区内国有企业,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投资性收入10余万元。鼓励村级集体建立“土地银行”“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资源增加收入,打造农业品牌,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石桥镇吴家湾村做活土地文章,流转发包土地种植银杏树木,村集体每年可获发包收入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