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
第08版:

于永正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朱云峰

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他风趣幽默、睿智亲切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我。最近,我又阅读了于老师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荟萃》,不知不觉中,我又一次深深地被他那充满智慧与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所折服。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于老师的作文课《有声有色》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有声有色的世界,但对于大自然的“声”却常常充耳不闻,作文里只见“其色”不闻“其声”。于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利用一个无声的公园风景录像与有声录像比较,凸显出“声”的重要,使学生立刻领悟到“声”的精彩,“声”的妙趣横生。然后他以此引出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的有趣的“声”,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一下子被打开了。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句话。在于老师巧妙的点拨中,孩子们自由张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会了描绘声音。

平时我们讲评作文,总习惯于“挑刺”,而综观于老师的整个课堂,他始终用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好,写得真棒!”“你太了不起了!” 这样的评价贯穿他的整个课堂。孩子们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于老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每一点成功。

于老师不追求形式的新奇,他带给我们的是一节“真实、扎实、平实”的作文教学课;不追求语言的华美,他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经验与智慧碰撞的作文教学思考;没有刻意雕琢,也无浓墨重彩,在轻松愉悦中他带给每个学生的是心灵的飞扬;没有指导之痕,也无说教之语,于不经意间他却让学生懂得了作文的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师生平等的教育环境,在尊重与赏识中,他托起了孩子们飞翔的翅膀。

强化“写作套路”的作文教学曾让我们困惑;学生的“言之无物”,也让我们一再批评;“文以载道”的为文理念,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枯燥而乏味,甚至开始虚构帮助老人过马路、让座等所谓的赞扬优秀品质的故事……这一系列的现象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举步维艰,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于老师引用自己教学中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了“作文来源生活”的真谛。他带领学生参观、钓鱼、搜集报刊杂志的漫画和电视公益广告等等,生活的素材被他加以改造利用,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媒介。作文融入了生活,使挤牙膏式的艰难变得灵动而鲜活。学生写作文不再感到困难,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合上书,慢慢回味。字里行间,我仿佛又听到于老师婉转动听的京剧花旦唱腔,我仿佛又看到这位慈祥又充满生活热情的老人。教学风格幽默睿智的于老、教学设计匠心独运的于老、文化底蕴深厚的于老,渐渐重叠,一位名家大师的形象逐渐在我眼前高大起来……

2023-10-1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9610.html 1 于永正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