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任向阳
近年来,任城区济阳街道优化养老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为老服务理念,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更多的老人提供综合、方便、快捷、实惠的民生服务。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融合机构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把“养老”变“享老”,切实提升民生福祉,擦亮“幸福养老”底色。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济阳街道根据老年人需求,在位于小洸河东岸的老年公寓成立了“寸草心”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有120个床位,空调、彩电、热水器、呼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寓楼内外安装了24小时监控系统,房间内设置了夜行灯,走廊上装有无障碍通道。配备专业护理队伍,不仅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同时结合老人的个性需求提供人性化专业照护。”任城区济阳街道分管养老工作的朱文娜说。
中心设有活动室、休息室、老年餐厅等,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对身体不适的老年群体,该中心邀请社区医生为老人治疗,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中心设在社区内,满足了老人的就近养老需求,特别是最需要解决的就餐问题。老年餐桌提供一日三餐,菜品形式多样,结合季节特点和老年人的身体需要进行食材调配。
街道从实际出发,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为老服务功能,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老年群体的高频需求、共性需求,补齐服务短板,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养老”目标。通过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为辖区老人搭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关爱平台,精心打造了属于老年人自己的幸福乐园。
通过养老产业框架和养老格局应用于居家养老平台,动态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为基本服务内容。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了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推行“庭院网格”模式
街道将10个社区以庭院小区为单位,划分为31个网格,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公益岗人员全部下沉到网格室内,将17条养老、为老、助老、爱老、孝老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小区内,全程代办、关口前移,通过人员、业务、工作的同步下沉,真正实现了服务老年居民“零距离”。利用网格就近灵活的特点,开展非遗体验、健康服务、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居家服务进网格活动,并每月开展一次“流动的茶桌”“一事一议”等居民协商活动。
街道不断完善老年居民档案,动态管理,引入三家养老服务公司,并对独居老人开展一对一帮扶,免费提供上门居家服务。建设残疾人“幸福港湾”两处,配备了残疾人辅助设备、按摩椅等,聘请心理咨询师、康复保健专科医生定期坐诊,指导残疾人做好心理康复和身体康复训练。在辖区原棉纺织厂旧址上,正在建设一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养老服务中心,于今年11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设立“洗衣房”“针线坊”站点
街道精准对接社区老人需求,在柳行社区怡景园小区设立“幸福洗衣房”,为老人提供免费洗衣服务。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社区不但提供上门取衣服务,老人还可以随时把衣物送到洗衣房。幸福洗衣房的志愿者每个月在固定时间会去老人家里收取衣物,服务人家达到800余户。柳行社区居民李英彤说道:“洗完以后给俺送去,洗得又干净又好,关键是非常方便,俺心里热乎。”
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组织辖区内有手工缝制技艺的退休热心老妈妈们成立了“老妈妈针线坊”。居民随时可把需要缝补的衣物送交社区,由“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的成员免费帮助缝补。同时还增加了义务帮助高龄老人缝制棉坎肩、帮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上门义务做棉被、坐垫,走进敬老院、福利院为老人和孤残儿童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