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第04版:

下活产业“特色棋” 走好乡村振兴路

■郭目营

近年来,邹城市峄山镇立足农业强镇优势,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释放产业活力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服务队和“峄路有我”乡村振兴党员服务队作用,密切对上沟通联系,靠上对村服务指导,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积极谋思路、出点子、促振兴。多方法、多渠道、多层次推进“人才回引”工程,定期开展乡土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召开座谈交流会和春节、中秋茶话会,广泛吸引在外人才回村任职、经商发展、干事创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建立专职队伍驻村服务制度,“峄路有我”乡村振兴党员服务队长期靠在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解决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圆满完成省级标准化兽医站示范镇项目验收,有力保障峄山粮食生态仓储、丁岭大棚水产养殖等项目加速推进。加大农产品对外推介,积极招引专业运营团队,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展销、采摘节活动,实行农超对接、基地直供等运营模式,全面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抱团发展托起致富梦想

打破村际发展边界,创新实施“抱团发展”新模式,由镇政府统筹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建设产业园区,实现项目资源和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参与村庄共同致富。统筹各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建设民营经济创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3个,招引峄鸣制造、库诺科技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入驻,以稳定的租金收益保障入股村的长期收入。与山东水发集团、济宁粮好公司合作,建设集粮食仓储、深度加工、品种改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行“农户+村集体+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新型职业农民”五位一体运营模式,集中流转13个村12000余亩良田用于粮食集中种植,在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获得流转收入的同时,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品牌赋能提振优势产业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引导和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早桃、蓝莓、大樱桃、菊花、金银花、丹参等林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品牌效应,做强特色经济。注重品种培优,加强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合作交流,先后建设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大樱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鲁西南大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大幅提升农产品品质。广泛组织合作社、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积极申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全面提升峄山果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峄山特色农产品在各类评选中屡获佳绩,“峄山桃”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峄山大樱桃获得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特等奖”及“一等奖”、包揽了“2023邹城市十佳大樱桃评选”活动第一名、第四名和第五名,峄山“邹鲁人家”丹参茶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村企联建谱写共富篇章

扎实推进“百企兴村”工程,通过支部共建、产业共创、群众共富等方式,凝聚起村企共建共赢发展合力。促进牙山庄村与济宁堃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打造高标准乡村物业会客厅1处、阳光花卉大棚2个、瓜果采摘冷棚8个、蔬菜大棚18个,构建集观赏游玩、休闲采摘、高效农业种植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综合体,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余元,可带动120名村民的就业。支持留驾庄村与金马园生态发展公司共同开发“峄山亲子园”文旅项目,规划建设人文休闲区、儿童娱乐区、花海观赏区、民俗回忆区四个区域,由公司投资经营,村集体享受10%的收益分红,每年保底收益5万元。 (作者系邹城市峄山镇党委书记)

2023-10-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8890.html 1 下活产业“特色棋” 走好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