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利 本报通讯员 王胜男
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年春华秋实。济宁的人防事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探索中逐渐成熟,在创新中铸就辉煌。作为国家二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济宁人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不忘人民防空为人民的初心,牢记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大力推动人防与城市融合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连续三次在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荣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被省人防办授予“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就是几十年来济宁人防全面大发展的生动而有力的写照。
党建引领
锻造“准军事化”人防铁军
济宁人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人防“准军事化”建设要求,打造了一支平时能防灾、战时能防空的坚强队伍。
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化,“红色”人防建设更加鲜明。济宁人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加强党性教育,深入学习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增强人防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断擦亮“建人防铁军,铸护民之盾”的党建品牌。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堡垒”人防作用进一步发挥。以组织建设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的组织体系。总支、支部、党小组纵向号召引领、横向齐头并进,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发挥。围绕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民主集中制、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记录报告等制度。去年以来,开展了微党课轮讲、赴嘉兴红船开展“特别党日”党性教育,“党旗在一线飘扬,人防在一线服务”活动,赴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个个有实效有影响的活动,全面提升了人防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和作风素质。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洁”人防形象进一步彰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建立了干部廉政档案,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个人排查表,逐步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印发了《工作人员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整治,狠抓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的落实。在人防系统党员中叫响了“勇于担当、能够担当、善于担当”的口号,以驰而不息工作作风为关键,树立良好的人防形象,以纪律建设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准军事化”建设持续强化,“实战”人防能力进一步提升。济宁人防“准军事化”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12年,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依托济宁人防组建心理战大队,济宁人防全员纳入预备役管理,是我省人防系统“准军事化”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济宁人防将开展军事训练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军训,练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人防队伍。顺利保障了省人防办组织的“鲁防2017”综合演练活动,在泗水完成了全省省带市机动指挥车野外拉练及跨区综合演练活动。连续参加了黄河大堤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和全省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圆满完成了全程图传任务。近两年来,开展拉练活动40余次,复杂条件下遂行实战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备战
磨砺快速响应指挥中枢
人防组织指挥向来是人防建设的核心,是整个人防建设的“中枢”神经。济宁人防始终坚持“备战打仗是人防主业”不动摇,人防组织指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快速反应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防空方案不断完善。人民防空方案是组织指挥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济宁人防发出在市、县两级全面开展人民防空方案修订完善工作的要求。全市上下立即行动,作为专业性高、系统性强、涉及部门广的一部市域方案,人民防空方案的编制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采集,多部门的配合协作,科学严谨的编制技术等。为此,济宁人防多地调研学习,多次召开30余部门动员会、调度会,初稿、二稿、三稿……反复修改打磨,做了大量的工作。心血没有白付,截至目前,市级方案已全面完成;县级方案有8个县已编制完成,完成率超过了73%,另有1个县编制工作正在启动。
人防基本指挥所功能齐全。人防指挥所是城市人防组织指挥得以实现的基本场所。2005年,济宁市级人防基本指挥所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市人防组织指挥建设质的飞越。2009年,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开通了军网、内网、外网、人防专网和应急指挥网五大网络,全面实现了统一指挥、各级响应,上承下达、分级处置,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县级指挥系统逐步形成。区域通信保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县级人防指挥系统,2013年,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了人防机动指挥系统,实现了纵向省市县、横向各县市区指挥系统之间音视频互联互通。为弥补县级基本指挥所的空白,市国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县级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标准、规范要求和报批程序。将县级基本指挥所建设纳入各县(市、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之中。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组成督导组,逐县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目前6个县已经全面建成或正在建设,确保全市11县 “十三五”末全部启动这项工作。
疏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按市政府、军分区要求,每年9月18日开展警报试鸣,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议事议程。济宁人防结合警报试鸣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疏散演练活动,大大提升了我市应急疏散能力,21世纪以来,我市开展的各类疏散演练活动超过500余次,参与人次高达20万。2018年开展的“9·18”平战功能转换疏散演练,检验了人防工程能否达到战时使用标准和人防专业队备战打赢的能力。2017年6月,我市首个人防疏散基地SJ1706工程开工建设,为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廉洁工程”,济宁人防全力全速靠上抓好,成立了项目专班,由一名党组成员、副主任带队常驻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预备指挥所、人口疏散、教育培训、拓展训练“四位一体”。
科技铸盾
智慧人防雏形初现
人防信息化建设是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利器。济宁人防坚持把科技作为驱动人防发展的第一动力,着眼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沿,以建设“智慧人防”为目标,不断运用新技术、拓展新手段,实现了人防科技化、智能化的长足进步。
有线通信业务基础扎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宁人防在有线通信业务方面就走在全省乃在全国前列。1989年至2005年,济宁人防与电信部门联合成立人防通信分局,常年担负着市委、市政府五大领导班子和各部委办局的有线通信保障任务,认真做好通信设备及线路维护、管理、维修工作,拥有交换机房3处,交换机从插拔式到纵横制再到全数字程控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装机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000部,为指挥机关上情下达、传达命令、沟通各方提供了重要保障。
人防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无线通信业务逐步发展,安装了固定无线电台,与全省各市组成无线通信专用网。按照“一网四系统”体系设计和集成要求,先后安装了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和预警报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第三代军用电台等一大批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2016年,投资162万元,升级改造了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全国人防卫星通信系统的兼容互通,硬件设施和综合组网情况加快完善。今年,建成了电子政务内网并通过省保密局验收,跨省跨区通信保障支援能力不断提升。
防空警报网络科学合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先后配备了一大批手摇、电动、电声、多媒体等各类警报器,实现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统控分控相结合警报报知方式,持续提升警报系统的覆盖面、灵敏度和稳定性。连续30多年成功组织了防空警报试鸣。近四年来,全市共新增警报器33台,升级改造社区多媒体警报报知系统3台、大功率移动警报器1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防空警报器260台,市县两级城区及重点城镇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8%。
无线宽带集群助推智慧人防新发展。实现人防各类场所、各种设备设施、各型要素的全面互联和垂直立体的可视化集群是人防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济宁人防致力于构建“全覆盖、高带宽、强保密”的全市一体化无线宽带集群传输专网,建立“三位一体指挥所”宽带链路,实现全市辖区任意机动区域态势实时获取。自今年启动建设以来,第一期固定基站、便携基站和车载基站机已经全部建成,将实现多个重要经济目标的实时无线监控。
强基固本
筑起护民卫国地下长城
人防工程是生命工程、民生工程。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宁人防工程体系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防护级别低、防护功能单一发展到如今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综合防护体系和综合防护能力取得了巨大提升。
人均防护面积大幅提升。近年来,按照“应建尽建、以建为主”的原则,以“存量做加法,增量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全力提升人防结建工程建设力度和质量,结建审批纳入城市建设审批程序管理,实现了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的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相继建成了指挥所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物资储备工程多处,规划审批面积和已建成面积均达数百万平米,较八十年代数万平米的工程总量有了质的飞越,全市人均防护面积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工程防护更加科学。2008年起,我市将人防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去年,参与编制了《济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实现了人防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高度融合。2018年12月,《济宁市城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2018~2030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全市人民防空防护更加科学精准,布局更加合理,综合防护效能更优化。今年6月,《济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实施控规导则及人防工程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的通知》的下发,将审批指标和计算方法进一步优化简化,明确民用建筑按照总建筑面积的8%配建不低于6级的人防工程,建设规范标准更加明确。
平战结合为民造福。改革开放后,在“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我市人防工程迎来了快速建设的机遇期,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很快就建成“水晶宫”等一大批优质人防工程。一批早期人防工程紧扣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进行保护性开发,华丽转变为健身房、咖啡馆、创业基地、便民通道、地下商场等,最大程度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平战结合工程开发利用率71%以上,带来就业岗位29768个,创造经济价值3.68亿元。“941”工程等一批平战结合优秀工程成为各地人防系统考察学习的对象。
工程建设质量更加夯实。济宁人防始终坚守质量“生命线”和安全“红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筑牢守望人民幸福生活的“护民之盾”。不断加强在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通过材料申报、日常巡查、节点验收等环节,及时纠正参建单位的从业不良行为,形成一套规范科学高效、适应本地情况的全过程监管流程。去年以来,我办共依法受理新报建项目73个,日常巡查在建项目140余次,发放巡查记录表、节点验收记录表、整改通知书、参建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表等各类文书200余份。
优化服务
人防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好转
坚持聚焦突出问题,抓住要害、精准发力、集中突破,持续推动人防领域营商环境不断好转。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2018年以来,共取消中介服务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其他权力事项3项,市级人防办行政审批事项7项,通过窗口前移、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等方式,7项许可事项均实现了市县同权。持续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力度,详实编制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市级人防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法定时限20天压缩至2天,在全省人防系统中办理时限最短。
为民服务持续优化。连续4年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服务”为主题的百家开发建设单位服务导航活动,变“等客上门”为上门服务,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人防建设义务主体的宣传,增强了建设主体履行人防义务的自觉性,先后走访企业一百余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
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对新建民用建筑,审批人员从规划阶段提前介入,让项目单位了解人防法规政策要求和工程审批办理流程。对在建项目,通过电话解答、现场指导、发放文书等途径,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接项目,及时解答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难点。今年上半年,人防窗口行政许可、群众来电、政务公开申请和其他行政服务类事项全部按时办结,群众满意率100%,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办率100%,加权平均分为全市第四。
市民人防意识显著增强。济宁人防持续推进人防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的“五进”工作,不断增强民众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早在1986年,我市就在市直多所学校初中二年级开设人防知识教育课,在初级中学培训人防教育兼职教师,发放《人民防空知识读本》,组织人防知识考试,结合每年的警报试鸣工作组织各学校开展疏散演练活动等,每年约有近十万名学生接受人防教育,优秀率均在98%以上,全面提升青少年国防人防意识。结合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9·18”试鸣日、“12·4”法治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人防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人防知识。在济宁电视台、济宁党建频道滚动播放《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天盾》等人防宣传片。先后2万人次在国防人防教育基地接受人防知识、应急自救等教育培训。探索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多载体、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去年全年累计受教育人次达18万人。
法治为舵
掌稳人防监管前行航向
法治兴则人防兴,新时代人防发展必须在依法建设的轨道上稳步起航。济宁人防不断推进法治人防建设,形成了依法治理的基本格局。
人防政策规范体系日臻完善。2010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宁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先后出台,我市人防发展更加有法可依。《济宁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对“十三五”期间人防建设5个方面23项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对我市人防建设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治依据。
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6月,研究印发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流程及联动机制》,强化了对全市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工程审批、质量监督、执法查处“三位一体”的内部流程和工程联审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建设项目内部联审会,通过行政审批、质量监督和人防执法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节点控制,有效解决了人防项目“跑冒滴漏”问题。2018年,研究出台了《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对设计图审查质量、工程建设质量等内容进行整顿规范。
行政执法更加规范严明。对内研究印发了《人民防空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及执法流程》,建立起各业务科室人防执法信息共享和建设项目集体决策机制;对外探索建立人防行政执法与法院合作联动机制,对拒不履行人防义务单位和个人采取强制措施。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制定了“三项制度”,实现了行政执法逐案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成立了重大执法决定审核领导小组,通过严明执法程序、文明执法用语、文书标准化建设、案卷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人防法治建设水平。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宁人防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的总要求,在济宁市委市政府、济宁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努力推动济宁人防工作再上新台阶。
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人防早期工程,现为名酒、老酒集散地。
赴施工一线指导人防工程建设
组织社区群众开展疏散演练
无人侦察机与机动通信配合训练
我市青少年在市国防人防教育基地接受人防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