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第01版:

先行示范引领 争做开路先锋

——我市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市级试点建设工作

图为车辆在兖州区张家楼互通立交上来往穿梭,立体交通网有力助推济宁都市区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杨国庆 摄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李伟

随着一声火车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60个铁路集装箱的班列近日从兖州区国际陆港物流园区驶出。“按照订单,这批集装箱通过铁路直达港口运输线路,可以直达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兖州区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贾勇介绍说。

兖州区国际陆港物流园只是我市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市级试点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将发展高品质的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以高起点、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济宁力量”。

发展多式联运 实现新突破

我市坚持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以济宁港航梁山港为代表的公铁水陆多式联运和以兖州陆港为主的铁路陆港物流园等试点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打通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通道,形成了“一份合同,一张单证,一次计费,一单到底”的“一单制”试点经验,实现了运输方式多元化,缩减了货物运输时间,减少了对单一运输方式的依赖度,有效提高了运输服务效率,减少了碳排放,促进了物流业降本增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智慧交通建设 彰显新水平

我市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三个转变”的部署,以“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来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助力交通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船闸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试点”“济宁市交通运输智慧调度中心建设试点”提高了交通运输运行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交通运输业务协作水平。“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应用试点”构建了“数字赋能、科技惠民、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数字船检管理与服务体系,通过建设综合云船检工作平台,研发业务系统软件,在全省内河率先打造了船检业务管理平台和首个云船检应用系统。济商高速“智慧工地助推品质工程试点”将智慧交通建设理念融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通过智慧工地物联网应用平台,对现场重点项目、重点部位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要素可视化、可追溯式管控,畅通各参建单位信息交互,提高参建各方项目管理的效率,管理更加精细化,实现了“企地共建打造合作典范,智慧工地助推品质工程”的目标。

交通品牌建设 树起新亮点

我市注重打造一批“叫得响、有内涵”的交通运输行业品牌,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开路先锋 强国有我”党建品牌引领下,一批品牌试点建设正向完善服务、拓展功能方面提升。其中,济宁城际公交倾情培育“济宁城际公交”企业品牌及“儒风雅韵 城际畅行”文化品牌,持续提升城际公交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助力济宁都市圈建设。邹城市、金乡县、汶上县、曲阜市的“司机之家建设试点”为途经济宁的货运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高货运司机的工作生活质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海员之家建设试点”不仅为广大船员提供了篮球场、健身器械等体育设施,还为大家修建了“怡家游园”休闲花园,可提供40余项便民服务,切实增强了船员们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色低碳发展 成为新时尚

围绕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我市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其中,“近零碳服务区建设试点”利用枣菏高速金乡段服务区、路侧边坡等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潜力,就地开发光伏新能源,构建交能融合系统,将新能源、高速公路两个行业隔离、各自发展的系统,逐渐演变为相互融合、集成衔接、协同发展的形态,在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中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车路能云一体化,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车辆持续提供绿色清洁能源。“邮政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试点项目”深入推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不断推进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挖掘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的运营潜力,不断提升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内河绿色港口建设试点”通过港口污染治理能力提升、普及清洁能源港作机械、智能照明、光伏发电、能耗在线监测等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和创新绿色运输组织方式,为水路运输绿色发展和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港口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023-10-12 ——我市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市级试点建设工作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8639.html 1 先行示范引领 争做开路先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