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杜文闻)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通报2023年1至8月份全市检察机关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情况。
准确把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立法精神,落实“依法能用尽用”,针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1件,在惩罚犯罪的同时,通过救济被害人、修复被损害的个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坚持“应追尽追、能追则追”原则,使用法律手段进行追赃挽损,坚决禁止违法犯罪人员在经济上获利,切实挽回国家、集体和被害人的损失,审查起诉环节追赃挽损合计7020.2万元。建立“内外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救助”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受理司法救助354件,实际救助348人,发放救助金235.4万元。发挥刑事检察的治本预防功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行为,坚持依法、从严、全链条打击。坚决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发展空间。提升民事检察的综合治理效能,把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到民事监督办案全过程,办理民事裁判检察监督案件217件,审结涉虚假诉讼监督案件31件,提出民事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90件。提高行政检察的争议化解水平,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解决诉源深层次问题上持续发力,化解各类行政裁判争议49件,涉及拆迁、就业、住房、教育等重点领域,防止矛盾升级恶化。加大公益诉讼的前端治理力度,提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247件,诉前整改率达到98.47%,绝大多数公益损害案件在诉前得以解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法治巡讲、发放法治教育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开展法治巡讲42次,法治讲座70次,覆盖未成年人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