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吴芳 陈鑫)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大力实施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明乡风、党建基础五大工程,舒展接庄振兴新画卷。
坚持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振兴。累计投资4055万元,硬化道路总里程184公里,投资650万元,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新建及修复各村下水道19500米;投资2100万元,栽植核桃、柿子等乔木7900棵,种植冬青、红叶石楠等灌木20万株,种植绿篱草坪19000平方米;投入48万元,投入2800万元,完成了13个村4000余户的煤改气任务,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提升;投入1355万元,完成了38个村、10419户的改厕任务,改变了传统的;投入1140万元,建设休闲健身广场38处,新建公共冲水式厕所13所,修复整治坑塘21个,带来了方便。
实施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依托泗河生态走廊,打造基地、生态园、示范园等多种产业模式。一是利用煤矿塌陷地投资建成210亩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二是用废弃窑厂建成330亩的灌婴休闲生态农业园,集垂钓、游乐、观赏、餐饮、度假等为一体;投资集民俗体验、果树采摘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建成;三是利保留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了灌婴文化、梁祝文化、庙会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集中梳理并在丁庄村文史馆进行了展示。在文史馆周边投资近88万元,新建水系4000余平方米,其中景观水系近1600平方米,灌溉水系2400平方米,为美丽乡村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提档升级47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搭建有场所、有文化、有队伍、有活动、有品牌“五有驿站”,二是累计投入4.2亿余元,新建南集小学、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三是实施了矿外路、海川路、荣昌路等道路建设和村内“户户通”工程;新建24个农村卫生室,依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受到了三级甲等服务;四是对辖区内的视频监控进行改造升级,街道主要路段、社区主要路口、显要位置、敏感部位等共更换安装高清摄像头386个,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倡树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四德之星”“接庄好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乡风文明新气象。二是开展书香接庄行动,指导各村结合农家书屋建设阅读阵地,依托微信平台建设学习阵地,常态化开展好书分享、学习强国APP网上浏览、全民读书日和学习之星评比活动,形成全民学习氛围;三是开展惠民演出等文艺活动,积极整合文化站、团委等资源,形成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分类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和专业技能培训,系统传授文明知识、种养技术和创业技能。
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深化“一体两翼”党建工作法,将基层党建与接庄发展深度融合;推广丁庄党建“三亮三清”品牌,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发挥“谢华亮党建工作室”品牌效应,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建立了丁庄红色文化馆,成为接庄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