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第08版:

缤纷课程让学生向阳生长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樊桂娟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规范课后服务工作,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济宁市第十三中学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课程化、体系化、制度化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按照学校教师为主、外聘为辅的工作思路,主要由本校教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校本选修课程、社团课程、劳动素养课程等课后服务。每周各年级在不同时间开展相关课程,孩子们都热情参与到课程当中。

多彩社团丰富校园生活

武术、空手道、足球、网球、国际象棋、朗诵天地……所有社团在周一至周五的不同时间开展活动。课程设置丰富多元,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校本与社团课程共分四大类,体育类包括武术、足球、篮球、网球、空手道、田径、国际象棋、象棋等;艺术类包括合唱、绘画、舞蹈、书法、泥塑、趣味折纸、主持等;母语类包括悦读悦绘、文学天地、朗诵天地、诗词大观园、影视欣赏、文学社等;学科类则有特色作业展、艺术节、英语节、数学节,阅读节和“我爱创造”等。

学校对社团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起了丰富可选择的校本“育人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由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和指导教师。开课之前,学生可上网自主选择喜爱的社团课程,并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通过两年的课后服务实践,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丰富了成长经历,发展了个性特长,扩大了求知领域,激发了创造能力。

劳动课程助力健康成长

学校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和学科特点,进行学科生活化教学,同时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真知。

学校每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均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劳动实践活动。活动明确劳动目标和责任,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切实践行劳动教育,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各班级通过认领绿植和学生自带绿植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教室”。学校积极探索校园劳动元素,逐步普及校园种植,现已建设“小花圃”“责任田”,并开展小型养殖,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绿色生态环境。学生在劳动中体味劳动的乐趣,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加入到美化班级的活动中来。劳动课程的开设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乐于劳动。 学校也将继续开展多样的劳动教育探索,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劳有所获。

课后服务放飞青春梦想

“作业不出校”是课后服务校本课程的重要宗旨。学校每日由学科教师轮流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让学生当天在校消化作业、巩固所学,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家,更不把作业留给家长。学生放学回家后,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培养业余爱好,充分发掘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和学校课程形成互补,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向阳生长。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与学生综合素养拓展提升相关的其他课余活动,如: 植树、清明节祭先烈、国学研学、防灾减灾演练、绿色环保行动、敬老服务等。课后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通过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育, 让学生拥有健康、阳光、自主的学习生活,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内驱力。

2023-08-3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4631.html 1 缤纷课程让学生向阳生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