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许建 张艳艳)近日,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半年推进会上,济宁市“儒医护幼”典型做法作为唯一的地市级中医药文化亮点工作获通报表扬。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积极探索“1+3+3”模式,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持续将中医启蒙、药膳调理、儿童保健、儿童康复等与托育(幼)服务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儒医护幼”中医药服务新品牌。
聚焦管理,健全一个机制。济宁市作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和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积极将中医药融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探索“中医药+托育(幼)”服务新路径,制定《济宁市“儒医护幼”中医药保健服务方案》《3岁以下婴幼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中小学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市县强力推进落实,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县市区中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持续健全三级网络,打造托育(幼)领域中医药服务培训体系,着力开展医育结合模式下的养育照护和托育服务。
聚焦人才,建设三支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组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指导的中医药托育保健专家组,紧抓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婴幼儿家长三类人群,提供“点单式”中医药保健知识规范化培训,开展托育人员、婴幼儿家长培训236场,受益者达9518人;精准培养“幼导员”。推动托育机构精准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为托育对象提供多元化优质中医药文化供给。在托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中医药文化课程、少儿八段锦、中药特色种植园等多元教学体验方法;打造过硬“家育队”。用中医健康宣教、育儿分享和亲子互动三者结合的形式将中医药科学育儿方法传授给养育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常见疾病症状,纠正不良养护行为,在家庭教育中体验、悦纳中医文化。
聚焦服务,提升“三育”质效。立足教育促中医启蒙。通过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编排幼儿中医儿歌,组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向幼儿持续性输入中医启蒙知识。举办市中医院“宝妈妈课堂”走进托育园、邹城市沉浸式体验“中药香囊制作”等特色活动50余场。立足食育助药膳调理。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与托育幼儿园“结对”,设立专职中医健康保健员,指导儿童科学饮食。市中医院联合市电视台打造运河药膳青少年特别节目,曲阜市托育机构推广《儿童中医保健药膳食谱》,让食养保健理念根植幼儿内心。立足养育护儿童健康。由市级中医药康复质控中心、小儿推拿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牵头,开展青少年保健“朝阳”行动,重点推广幼儿远视储备保护、脊柱侧弯干预等知识。全市267家托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建成10家中医药特色托育机构,福佑托育园成为全省首创“医、教、康”一体化托育综合服务模式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