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胡安国 李倩 徐廷蕊
到医院看病时,患者及家属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胸痛怀疑胃部、食道有病症,挂号到了消化内科,经医生判断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可能是冠心病引起的病症,需要转号到心内科;因同一个科室内部的医师专业擅长不同,为更好地给患者“对症下药”,也需要调换号源;患者挂号到肠胃外科医师看后,经检查发现肝脏也有问题,需要肝胆外科医师后续诊疗……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我们的大夫和工作人员都跟患者一样着急,也想让患者尽量节约时间和金钱,因此围绕类似的就医需求,医院在今年6月底试点推出院内精准转诊转介服务,患者就医后,首诊医生评估就诊者情况后,根据病情需要,主动为就诊者提供诊间转诊转介服务,转诊转介号源与正常的预约挂号号源进入统一队列,系统优先匹配号源充裕的专家。系统支持转诊两个科室或医师,实现了‘挂一个号看三个科’,解决多科就诊需求。”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任莉介绍。
记者了解到,运行以来,转诊转介号源日均可达到200至500人次,号源占比率达到2.12%至4.15%,除个别号源紧张的专家外,不会产生号源冲突,通过诊间号源移动可以平均缩短患者院内无效移动时间8至12分钟。目前,该院“一次挂号看三科”服务模式覆盖所有门诊诊疗、治疗、检查、护理等,还包括健康管理、慢病门诊、全科医学等与临床科室的转介以及临床各专业科室之间的转诊,打破了科室与专业条框限制,优化号源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应,实现了号源诊间移动,有效解决了多科延续性就诊需求,提高了诊疗服务的连续性、整合性与协同性,大大改善了患者就诊体验。
一家医院的温度,在于每一位患者的呼声都能被及时回应。从患者角度看,院内转诊转介延续性号源由医院惠民买单,患者只需要支付一次挂号费用,就可以享受多科室的延续诊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患者来回跑路,提高了就医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为有效推动该项便民举措落地,医院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可以实时查看该就诊者转诊转介转归情况以及其后续就诊治疗情况,并定期考核通报,形成诊疗服务闭环管理,从而避免滥用转诊转介流程。从医生角度可以实时查看该就诊者转诊转介转归情况以及其后续就诊治疗情况,形成了诊疗服务闭环管理,同时,转诊转介惠民号源也会计入医生个人工作量,有效保证医生积极性,确保接诊服务不打折。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需要在多个科室就诊的患者“挂号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实现了转诊转介信息化闭环,精准提供连续服务,既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又满足了患者需求,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是对“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的持续推进和创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