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凯歌)今年以来,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坚持强根铸魂,聚力“五个公用”建设,聚焦“五大攻坚”任务,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展现新面貌,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发展体现新担当,攻坚合力有了新提升,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融入战略大局,项目建设展现新气象。山东公用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济曲快速路项目克服资金、土地、征迁等不利因素,上半年三次荣获市总指挥部流动红旗,入选全市重点项目“领先标杆榜”。济邹高速项目建设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水平较高,被省交通厅点名表扬。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项目提前30天实现全线通车,全力助推城市更新提档、品质提升。引黄西线(一期)工程、运河地表水厂实现并网通水,大幅提升了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质效优先,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山东公用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济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上半年开工1033个村,持续放大了农污治理“济宁模式”影响力。成功与法国苏伊士集团合资建设曲阜陵城污水治理项目,启动任城、北湖、兖州等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建设,城乡水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拓展甘肃庆城供热市场,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发挥数智供热调度中心功能,升级开展“冬病夏治”和“访民问暖”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每天完成道路保洁400万平方米以上、清运垃圾500吨,有效提升了城区环卫保洁质量。
聚焦招大引强,招商引资谱写新篇章。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获得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流动红旗。山东公用作为我市近年来招引投资的最大产业项目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的牵头服务单位,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将项目落地作为“天字号”工程,热情联络,全员发力,从产业方向、项目布局、上下游配套等方面,全方位靠上、全流程服务,助力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落地济宁。围绕宁德时代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新能源产业“嵌链工程”,充分发挥宁德时代项目行业影响力大、产业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作用,积极与宁德时代各板块沟通洽谈,成功推动渔光互补、重卡换电、电池银行等合资合作项目落地。同时,深化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链“链主”地位,联合中国电子打造的专业配套产业园实现开工建设,吸引10余家宁德时代配套企业达成入驻,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新业态,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紧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山东公用重点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招引国内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厦门金龙,合资共建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围绕整车制造、三电装备、无人驾驶等领域,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硬核”技术、打造“拳头”产品。实施研发机构提质升级计划和产学研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进高分子材料无害化处理、碳纤维回收再利用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校企合作,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实现“人才共通、项目共建、要素共争、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强根铸魂,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山东公用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实绩、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补充进权属公司领导班子,权属公司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整合审计、纪检监督力量,开展巡审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健全常态化、全覆盖、多位一体“大监督”格局,推进监督资源协同联动、形成合效,助力长效机制建设和优化政治生态。全面开展“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深入探索党建融合“三在一线”工作法,助力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积极开展“链上党建”——党委书记突破项目,推动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围绕年度企业改革、产业升级、民生服务、重大项目等重点攻坚任务,以“党建链”引领“发展链”,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