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第01版:

打造高技能人才“工匠摇篮”

——济宁市技师学院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魏林娜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对全省51个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济宁市技师学院作为全省仅有的6家高校、全市仅有的两家单位之一光荣上榜,这是学院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近日,人社部印发通知,确定32家单位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山东省2家单位入选,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榜上有名。

学院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二级教授1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山东省技术能手38人,全国技术能手数量位列全省184所技工院校前5位,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

近年来,济宁市技师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为目标,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孔孟大地上办出一所接地气的技师学院,被人们称之为“工匠摇篮”。

践行使命,把牢党建“方向盘”

7月前夕,济宁市技师学院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赴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教育。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让大家热血沸腾。

参观现场,大家一边仔细观看珍贵的图像、档案资料,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生动详细的介绍,还不时与讲解员互动交流。大家表示,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史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不竭动力。

济宁市技师学院抓牢党建“方向盘”,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强化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强化政治理论武装,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筑牢政治思想堡垒。不断夯实党建工作根基,抓实支部规范建设、党建品牌和主题党日三大模块,创新开展“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支部品牌创建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八个一”系列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胜任力提升年”,深入组织开展“大调研、大学习、大行动”活动,完成700余人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选派72名干部参加“四进”、驻村及民意“5”来听等行动,切实以过硬党建推动技师工作高质量运行。

凝心聚力,育技能工匠之才

近日,第三届全国“最美职校生”颁奖典礼上,济宁市技师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汽车维修预备技师1761班学生朱绍博荣获第三届全国“最美职校生”称号,这也是济宁市唯一一名获奖者。

2017年9月,朱绍博与中考失之交臂,一次修车经历让他坚定了做一名新时代能工巧匠的决心。在校期间,从市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从三等奖到一等奖,再到登顶国赛银奖,每张证书背后都是汗水的积攒,都是勤奋刻苦的证明。

在济宁市技师学院有很多像朱绍博这样的学子,他们选择学习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践行技能成才,立志技能报国,努力实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以工匠精神托起中国制造梦。

济宁市技师学院的老师们用知识充实学生的内心,用行为示范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也在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帮助更多职校生掌握技能,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让职业教育成为奋斗人生的“起跳板”。

作为技工院校,培养社会认可、企业急需的人才是重中之重,亦是当务之急。

济宁市技师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机制,持续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学院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校企合作,开辟就业“直通车”

在济宁高新区辰欣药业生产车间,新入职的曾祥晖已熟练掌握机器操作,这得益于企业与济宁市技师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还没毕业的时候就选择在辰欣药业跟岗实习,辰欣药业给我们提供的福利待遇很好,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免费宿舍、免费工作餐,车间定期举办一些青年活动,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曾祥晖说。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产业用工需求,济宁市技师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办学决策,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技能人才。“因为是订单双向培养的方式,进入企业即可上岗操作,降低了企业的培训培养成本,毕业即就业,真正实现了留得下、用得上。”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孝莹表示。

济宁市技师学院依托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技工院校转型发展,创造了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的“山东路径”“济宁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113家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招生工作,目前已报名达6800多人。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培训层次,上半年共开展各类培训考试21000余人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推进2个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金相分析重点实验室实现收入3万余元,获批市科技创新优秀团队,获5万元奖金。2个重点实验室获批市级科研创新平台。

深化改革,特色课程彰显活力

6月15日,在一号实训楼明亮的课堂里,李占恒正在给学生们上剪纸课,作为学院优秀毕业生,他以自己学习剪纸的经历给师弟师妹们引入教学,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妙剪生花,沉浸式体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目前李占恒已是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济宁市技师学院广泛开设非遗“第二课堂”,全力推进“山东手造”精品铸造工程,发挥非遗在文化育人、文化传承创新、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提升和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助力学生就业创业的源头活水。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济宁市技师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深入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新增6个中职专业,推动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建设,完成省级优质专业、3个省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申报,立项院级精品课程25门和校本教材16本,两名教师成功入选人社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

同时,济宁市技师学院深入开展思政课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做大做强“四工程六融入”传统文化品牌,培育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和课程体系,实施一院一品项目建设,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文化育人成效逐步凸显。全面建强师资队伍。创新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流动、服务等机制。制定学院青年干部教师以干代训制度,举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上半年共2600余名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组织331名教师参加暑假入企锻炼,教师孟庆站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济宁市技师学院以国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精神为指导,瞄准济宁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拓更广阔的教育新天地。

2023-07-31 ——济宁市技师学院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1752.html 1 打造高技能人才“工匠摇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