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鲍童)7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介绍济宁市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跨境贸易领域各部门,全力优化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上半年,济宁市进出口实现441.8亿元,增长16.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全市进、出口整体通关效能进一步巩固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持续加强谋划研究和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口岸平台的支撑服务能力和水平。7月11日兖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封关运营暨铁路口岸联动启用,标志着济宁首家山东港口内陆港建成。今年5月份,省政府印发了济宁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一个核心区、两个平台、三大主体、四大产业带、六大体系的“1+2+3+4+6”的任务目标;跨境贸易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其中上半年分别对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和专家团队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积极落实海关总署、青岛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30条”支持措施,结合济宁实际,配套出台了5个方面、18条的落实举措;着力在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深入开展“AEO示范市”建设,目前,全市高级认证企业达到23家。持续推进“两步申报”和“提前申报”,积极推广原产地证书审签模式改革,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企业“一对一”开展跨境贸易政策宣讲,实现14个县市区全覆盖。开展“出海抢单”,组织企业参加2023年德国食品果蔬展等20余场线上线下展会。同时,扎实推进外贸“助企攀登”,以及成功举办外贸企业“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让企业服务模式更加高效。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动《济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在优平台、抓改革、强服务上接续发力,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运营效能、持续抓好跨境贸易指标工作、持续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加大“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努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