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5日
第02版:

汇聚发展合力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7月24日上午,中共济宁市委召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民主协商,听取意见建议,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会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依次发言,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现将发言情况摘编如下:

民进济宁市委会主委李良品建议

加强工业设计 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整合产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设计机构,组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以打造制造业创新平台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中心为目标,建设“工业名师设计室”“国际设计大师工作室”;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大师文创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对设计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搭建工业设计及产品创新体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设立企业家日,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每月早餐会制度,随机抽取企业家参加活动,畅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信息沟通渠道。

注重顶层设计,打造行业“翘楚”。集中力量,由市、县各级分别用2至3年时间,全力扶持1至2个行业,打造出真正的以上下游供应链为一体的协同发展式产业园区,使某一行业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力争每五年打造出3至4个行业产业“翘楚”。用投行思维和理念,改革财政等政策对企业政策性资金支持方式,将政策性支持资金变资本支持,通过基金、国企混改、投贷联动等,共同组成“财团”共投机制;通过第三方对企业进行评估,明确支持对象、支持比例、支持方式、退出机制、考核标准等,让财政支持资金变身“投行”类行为,实现“1+1+N”的支持集成效应。

致公党济宁市委会主委班博建议

实施数字赋能 强化科技创新

加快产业集群高端化提升。围绕“231+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众星捧月”计划,以山推、鲁抗、荣信等“十强”产业领军企业为“月”、配套企业为“星”,“一企一策”推动行业技改攀登,使龙头与配套企业相得益彰、联动升级。

深入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企业上云”行动,鼓励企业逐步将业务系统转向云端处理,推进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普遍应用。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任务”,依托我市碳材料“一院一基地”、稀土新材料“一院两园区”等发展布局,加强国省两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梯队的培育,推动创新技术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民建济宁市委会主委李克学建议

多措并举推动制造强市建设

抓紧制定促进我市共享制造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市支持共享制造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共享制造平台建设与升级、技术应用创新、制造资源采集系统开发、共享工厂建设等。

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集中发展沿河沿江上下游的客户集群市场,建议加大宣传招商和航线专业市场包装营销,对本地企业和周边外地企业分别制定招揽货源方案,形成我市工业品价格竞争力。

深入落实处置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的政策措施并进一步细化具体实施方案。清理园区僵尸企业、圈地较多实际未使用企业或较少使用企业,腾出土地支持新项目和发展质量高的企业。

提高引才成效。启动“企业家问需行动”,深入摸排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编制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分产业建立院士领衔、相关专业博士参加的人才智库,精准绘制“引才图谱”,用好各类人才政策,推动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上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民盟济宁市委会主委董学琛建议

优化平台服务功能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打造对外交流平台,完善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招商机制;打造人才招引平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吸引各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和在外乡贤来济创业就业。打造联合创新平台,鼓励骨干企业牵头成立“公司+联盟”式创新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多措并举,切实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造对外投资平台,龙头企业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布局。

鼓励参与标准制定,抢占工业经济发展高地。突出政策规划引领,发挥好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先进标准,为率先提升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先机、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标准化促进中心。

九三学社济宁市委会主委孙颖建议

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创新生态链以“三个赋能”实现提质增效

构建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创新生态链。运用大数据构建云上产业园,建设跨县区、跨不同所有制的大经济开发区,构建以供应链、产业链为基准的生态链,形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园,打造创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场景。

以“三个赋能”实现提质增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定期组织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对接;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涵盖“一个经济大数据中心,N个业务系统,一套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跨行业融合应用场景;打造完整半导体产业链,在高新区、经开区规划半导体产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及共享研发测试中心,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规模化聚集化发展。

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家诉求,建立“直通车”即时反应机制,解决好企业难题。全面执行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宁静生产日内,除必须实地核查处理的事项外,行政执法部门不得到企业检查;严格执行涉企检查报备制,将对同一企业不同部门的检查事项纳入同一检查计划中;转变检查方式,建立远程机制,减少现场实地检查。

民革济宁总支主委布方锋建议

聚力战略布局 推动工业发展

聚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链主企业带动。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加大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推进企业“设备换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产业链中小企业的带动扶持,激励其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创新与研发投入,用“科技力量”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质量建设为突破口,引导企业进一步把主业做大做强,把产品做优做精,把济宁制造品牌做亮做响。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打造工业强劲支撑。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方向,聚焦“231”产业集群,持续谋划一批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工业项目。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人才招商等招商方式,充分利用节会平台加大招商合作力度,紧盯500强企业,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链关键项目,逐步形成“大产业集群、大企业集群、大项目集群”的发展格局。

农工党济宁总支主委张璇建议

多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

管理、技术和金融支持

为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成立管理人员培训专班,积极组织国内优秀管理人员定期对民营工业企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逐步提高民营工业企业主的管理水平。采用技术共享的模式,鼓励国有企业采用技术援助或者技术有偿转让的形式,提高对民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支撑,鼓励民营企业走“产学研”发展道路。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国资入股。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担保,简化担保程序。扩大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额度。建议把额度由原来的400万提高至1000万元,以进一步降低民营工业企业的贷款资金成本。推动国有资本对较大规模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入股,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同时,参与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股市注册制改革即将推出的时机,对我市生产经营良好、资产规模较大的民营工业企业,对意向在主板上市的民营工业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提供上市辅导,帮助企业尽快上市,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市工商联主席李敬建议

强化政策解读

加强助企纾困力度

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建议有关部门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获取政策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持续增强企业获取政策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注重发挥好助企干部作用,分行业、分类别向各产业专班、各助企干部推送最新“政策礼包”,确保惠企政策及时、高效、精准对接至企业。

进一步加强金融助企力度。建议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梳理金融政策,细化、明确各项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着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深化金融挂职干部实施力度,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

进一步破解企业用工难和引才难问题。一方面,建议及时摸排急需紧缺工种情况,及时发布相关用工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招聘活动,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打造从用工情况调研监测到完善用工保障的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建议发挥好市级政府“引才留才”平台作用。据了解,目前市县两级针对人才引进工作开展了“蓄水池”计划、建立了“人才飞地”等措施,建议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市县一体的全面人才招引体系,从市级层面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和激励,通过市级层面吸引力和全市一体形成的更大内部流动空间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无党派人士代表杨晓东建议

实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强化全产业链思维,充分发挥好我市山推股份、重汽商用车、小松机械、荣信煤化、中稀天马等“链主”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龙头引领、以园聚链、聚链成群,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统筹职能,紧盯“231”先进制造业19条核心产业链,突出做好宁德时代产业链招商这篇大文章,瞄准500强、央企、大型民企等龙头企业,“敲名门、招大商”,借力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等节会,筹备好专题招商活动,着力招引一批投资过10亿、50亿,甚至过百亿的大项目、好项目。

创新开展数字经济招商,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北斗导航4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深化与深圳半导体协会、手机协会洽谈合作,加快推进海富光学智能产业园、西曼克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3-07-25 ——市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摘编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1301.html 1 汇聚发展合力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