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谷常浩
本报通讯员 李超 屈昂 陈玲玲
近日,在嘉祥县祥城北苑社区阳光新城小区,绿树茂盛成荫,花草清香扑面,小区路面整洁,居民欢声笑语。“今天大家主要商议下,我们小区《文明养宠公约》的内容……”阳光新城小区代表正在召开“邻里会”,在3号楼前的“议事亭”里,大家团团围坐,亲热地打着招呼,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同商议大家关心的话题。
如此宜居的幸福家园,曾经却因邻里之间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琐事发生过不少摩擦,收费和服务“两张皮”,居民与物业成了“冤家”,社区干部夹在矛盾中间常常“顾得上头,顾不得尾”。“之前我们这里没有车棚,阴天下雨的都堆在楼梯口,影响出行事小,更是存在安全隐患啊!”小区居民王雪菊说,“现在好了,有了‘邻里会’,大家的事大家议,社区来执行,现在大家都自觉将非机动车有序放在社区建设的‘阳光车棚’里。”
为打破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困境,拓宽和畅通民主渠道,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嘉祥县着力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社区党组织为责任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商共治议事机制,每月固定一天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协商共治座谈会,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单位兼职委员、小区业委会主任、小区物业经理、热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居民群众代表共同参加,将居民群众反映的民意诉求及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一五一十”说清楚,将责任“一针见血”讲明白,将整改“一诺千金”快执行。
通过定期“邻里会”,议事协商程序更加规范,民意诉求通道更加畅通,居民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幸福家园建设中来,“大家管事、大家问事、大家干事”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我们觉得这个形式特别好,大家聊着天就统一了意见,然后社区执行解决问题,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邻里之间也更加和气了。”嘉祥县呈祥社区水印兰亭小区居民张凤芹高兴地说。
“通过定期开展协商共治会议,小区矛盾得到了快速解决,多方监督下,物业的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社区党员更主动到社区活动了,组建20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带来政策宣讲、环境清扫、助老扶幼等服务。”嘉祥县嘉祥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震说,“我们给协商共治组织取名‘邻里会’,引导我们的居民走出家门,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建议,有效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