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束靖冉
“亲家,孩子们的喜事怎么办,咱们的村规民约里都写着呢,按着规定来省事又省钱,还能倡树社会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咱何乐而不为呢?”7月6日,兖州区颜店镇颜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自导自演的小品《彩礼风波》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这不正是说的杨爱丽不要‘八万八’彩礼的故事么?红白喜事、人情份子就得按村规民约的‘杠杠’办,约定成俗,解决了村民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心结。”颜家村党支部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颜廷宣笑着说。
为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从2022年开始,兖州区把文明创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同步推行“美德+诚信”积分制评定,把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氛围、成风化俗,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
“在群众身边,我们从城市到乡村34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全部建立了群众性自制的移风易俗‘章法’, 大家共同遵守,约定成俗,最终成为一种文明新风尚。”兖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介绍。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镇街文明实践所、站,全部开办了家庭家风家教、孝老爱老敬老教育基地,1395个文明实践家庭站也确立了移风易俗教育窗口,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杜绝“天价彩礼”,不搞“定亲金”“离娘盒”“披麻戴孝“等庸俗做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按照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标准置办红白喜事,杜绝铺张浪费,倡导中式集体婚礼、简约丧事等。
“颜村村民应知晓,村规民约应记牢。美丽村庄靠大家,举止文明最重要……”走在颜村的大街胡同,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小巧而精致的村规民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爱护花草、美化环境”等简短精炼的句子引人注目。“我们除了将村规民约‘上墙’村内主要街道之外,还制作了小卡片‘进户’张贴,确保能够入‘户’、见‘行’。”颜廷宣介绍道。“做好兖颜路、济阳路‘门前三包’,保持村内道路整洁畅通……”驻足颜家村村规民约制度前,可以看到“公共卫生”项下,村民有了更加具体的行为规范。颜村成立了10人的环境卫生治理队伍,每天对各条巷道环境卫生情况开展监督巡查,现在家家都是自己清理门口垃圾,不让垃圾落地。通过践行村规民约,村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素质越来越高。颜村的这一做法也推广到全镇,镇党委委员周翠兰告诉记者,颜店镇坚持“依法拟村规、民主定民约”,持续深化“一约四会”制度,鼓励60个村将村庄事务、移风易俗、男女平等、公共卫生、尊老敬老等5大项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中,使文明风尚有了明确导向,让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村庄”“约”出“美丽家园”“约”出“道德新风尚”。
10块钱一包的香烟、一桌酒席十个菜,六荤四素、不设陪客。春节前小孟镇苏户村苏老汉没发一点愁,就为儿子办了一场喜庆的婚宴。苏家不“显摆”是村理事会帮忙操办的:上几道菜、喝啥酒、抽啥烟、用多少人,这些都由设立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白理事会说了算,任何人都不能破坏规矩。同时立起“新章法”:严格控制并明确规定操办范围、通知人数、置办桌数、礼金数额等项目,对喝什么档次酒、抽什么档次烟、办多少桌酒席、每桌多少道菜、迎亲几辆车、总费用多少钱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红白理事会会长,小孟镇苏户村苏茂红回想起过去操办的一幕幕红白事就直摇头:“那时,攀比之风盛行,农村要把媳妇娶进家门至少要二三十万元。”
“村民心里有苦说不出,早盼着改哩。”苏茂红说,“群众愿意有期盼,就盼着村‘两委’站出来说话,破除陈规陋习,给红白事立规矩、定杠杠。”他介绍,村里统一定制儿女穿戴的孝服20件、亲朋使用的袖章100个,仅此一项可节省1500元;免费提供音响设备播放哀乐,代替鼓乐班子,可节省1800元;白事实行“一碗菜”……一共6项规矩合计可为村民节省约两万元。颜店镇、小孟镇、新驿镇及城区四个街道迅速推广复制先进经验做法。如今在兖州喜事新办、文明迎娶,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蔚然成风,从根本上解了群众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