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热点、国之大者,关系到无数家庭的生活幸福和亿万群众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完善政策制度、推进设施建设、强化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供给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我市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并获优秀等次。“文化养老”获评全国养老服务改革优秀案例,4个县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省康养高地”的目标,强调要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旅居养老、文化养老、生态养老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医养融合、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完善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智慧乐居幸福康养标杆城市,打响“儒乡圣地·孝养济宁”养老品牌。同时,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做好养老服务这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事业,从理念到实践、制度到落实,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同配合。据了解,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刚需为先,兜牢民生底线,发布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分类落实28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建立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加快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破解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效不高问题,提高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培育优质服务供给主体,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发挥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作用,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与知名企业全方位战略合作,投资健康医疗、健康农业、健康装备等多领域养老市场;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公建民营……全市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正在不断成为美好现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年,我市将持续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到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从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到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可行的部署,必将更好发挥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围绕“建设全省康养高地”的目标,持续用心用情优化养老服务,努力把“养老”变“享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每一位老年人拥有更加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