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明雷 本报通讯员 李佳
作为山东和济宁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刘洪彬经历了与成功企业家相似而又迥异的创业打拼历程。
1997年刘洪彬大学毕业后进入建筑工程领域,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尚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坚信装配式建筑产业一定是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于是2001年从国企建筑公司辞职,毅然决然选择了装配式建筑行业作为毕生奋斗的领域,并在家乡兖州开始创业,成立天意墙板厂,2008年该厂成功收购了兖州市棉麻机械厂,成立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天意机械收购破产企业兖州华宇丝绸有限公司,在破产企业土地上扩大墙板机械设备生产规模,并建成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7年,公司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8年,天意机械收购了德国BCDS公司,并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2019年天意机械获得工信部授予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20年,公司与全球ALC设备行业前3位的荷兰艾尔柯瑞特公司签约合作,切实提高了天意ALC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刘洪彬的带领下,天意机械从三间瓦房一辆三轮车发展成目前占地660亩、现代化厂房26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装备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并在全球建筑装备行业高端技术领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22年,天意机械积极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国内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天意云。平台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可提供生产线设备远程运维及预测性维护服务,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数字化云工厂等服务,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人民日报》点赞天意机械:“绿色化转型 节能降耗逐绿前行”。
刘洪彬根据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理念,提炼出“厚植文化、客户驱动、创新引领、以人为本、担当责任”的管理模式。他提出“天意 让建筑更简单”的使命,树立“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他人”的企业价值观,确定“诚信、创新、高效、利他”的企业精神,厚植优良的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天意机械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企业。
2020年4月,刘洪彬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为鼓励全员创新,他每年举办“天意科技节”,设立每年100万元奖金的“天意论剑奖”,建立了“一周一专利”制度。他十分重视标准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标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刘洪彬提出,企业的管理不仅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将党的智慧和百年发展史中的经验和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发展中。他倡导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公司高层“双向交叉任职”,推进“党建+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主动融入企业日常运营、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中去,积极做好技术骨干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目前,公司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均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2019年10月,天意机械的党建工作被《人民日报》报道。
在刘洪彬的带领下,天意机械传承红色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播出济宁遭遇车祸的黄艳艳一家人的报道后,天意机械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后,公司组织党员先锋队连夜赶制4套墙板生产线送往灾区一线,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设立“关爱青少年基金”,定期开展关爱青少年爱心捐助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刘洪彬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技术攻坚,仅用15天研发出了口罩生产设备,共生产口罩机100余台,组织生产一次性口罩5000万只,向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广大群众以及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累计捐赠口罩数量达到1000万只,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国际友人的一致赞赏。
作为兖州区企业家协会的第一书记,他组织区企业家协会成员单位对困难家庭“点对点”帮扶,让困难群众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此外,他还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以身作则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保护环境、重视安全、关爱员工,为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积极力量。多年来,刘洪彬先后荣获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