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4日
首页
第07版:

艺无止境

■孙宜才

认识尹芾,是从他的名字开始的。对于接近书法的人,这个“芾”字显然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符号。父亲给他改为此名,源自于他小时对书法的兴趣。 而真正步入书法之途,还是考入济宁师范学校遇到了恩师,一位崭露头角的青年书法才俊,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的乌峰教授。

尹芾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股强劲的气势,其用笔、结字、章法布局以及行笔的气息,都显示出一个成熟书家的自信与自如,给人留下大气、开阔、格调不俗的整体印象。章法上,重视通篇布局,善于运用欹正、向背、抑扬、顿挫、疾缓等多种手法追求变化,营造整体的气韵,气息充沛,时有精彩之笔逸出。尹芾书法少了些墨色的丰富性,但通过大小穿插、笔画的轻重以及收放等手段,依然能够写出自然明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尤其是收放手法的运用相当自如,收能收得含蓄隽永,放能放得淋漓畅达,例如,《杜甫诗戏为六绝句之一》中,“更、觉、前”三字,具有强烈的控制意识,末笔收得颇具意味;而“章、成、赋”三字,则有意放开,且放得给人以舒畅痛快之感。在尹芾的工作室里,偶然发现他在一块密度板上节临米芾的行书,不觉叫人眼前一亮,应该属无意于佳而佳的上乘作品,在不经意之中,作者进入了心手双畅的境界,气息贯通,笔精墨妙,已不仅仅形似,而是形神兼备,写出了米芾的神采,也写出了他自己的神采。

古人云:书,心画也。所有的艺术创造,都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化。尹芾生长于贫困的农村,从小养成了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格,既有自卑感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又具有不服输、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在书法学习道路上孜孜以求,坚毅攀登,成为我市较早的中国书协会员。他的这种生活阅历及内在秉性,呈现在书法创作上,就是一种北方汉子粗犷豪爽的正大气象以及深沉凝重的艺术格调,尤其是在他的行草书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大刀阔斧的壮士豪气,下笔果决爽利,行笔劲健有力,看似自由随意,实则张弛有度,起承转合,交代清晰到位,挥洒于法度之内,寄情于笔墨之外。

尹芾书法另一成功之处,就是在宏大气势之外,笔墨里富有内涵,这正是当下不少书家所缺少的,因而就尤其难能可贵。对于大气势一路的书法,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换言之,大的气势必须要有内涵来支撑。内涵,首先是根基一定要扎牢,宗其一家,从技法到内在精神,要学到经典大家的精髓;其次,手法一定要丰富多样,就是说,要汲取多家营养,然后熔于一炉,最终变成表达自己个性风格的元素。

2019-06-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77.html 1 艺无止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