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5日
第05版:

党建引领 交流合作 集聚人才

校地互动共促乡村振兴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杜正义 宫德兴)“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寒暑假都来村里,给我们放电影、照相,还到我家走访唠嗑,给我家孩子讲课,感觉真不错。”谈及对清华大学学生的印象,圣水峪镇东仲都村村民冯艳丽忍不住点赞道。

近年来,为有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泗水县锚定远景目标,以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泗水站为契机,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济宁支队作用,着力构建校地合作联盟,汇聚高校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以“队”为媒,党建引领促校地共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济宁支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与实践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重点围绕乡村规划、乡村治理、乡村教育等主题,开展专项活动5期。加强与实践村村民的联络,开展“乡村振兴体验营”“乡村慕课”“水木一课”等活动6期,举办公益授课、公益讲座4场,通过开展“我们的年”、乡村入户走访等活动,融入村民生活,推动村民与站点联动融合,22名同学被授予“荣誉村民”。注重与地方企业的联系,目前有12名博士生赴泗水开展实践活动,围绕企业发展运营情况,开展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3.2万字。

以“村”为媒,交流合作促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由清华大学与泗水县合作共建,将原先闲置废弃的村委会建筑进行规划、设计、重建,改造成师生服务乡村、开展实践的“根据地”。清华大学师生们还广泛参与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整体设计,结合当地村庄建设、旅游服务提档升级等需求,参与道路、墙面美化设计工作,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巧妙融合,提供民宿设计服务,已累计改造建筑方案10份。同时,经常走街入户,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举办露天电影节、乡村照相馆、水木丹青绘、乡村图书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20余场,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以“站”为媒,人才集聚促校地共创。发挥乡村振兴工作站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多校联合模式,吸引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15所高校123名师生,投身乡村振兴,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列入第一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结对名单。聚焦泗水“助企攀登”企业及特色农产品,帮助企业进行科技项目攻关,解决技术难题4个。设计“虎咬瓜”“一口小苏”“野创”系列文创品牌,举办文创产品展,开展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所在地东仲都村文化旅游产业,设计制作“仲意龙湾”“手绘仲都”等标识地图,带动建设投资386万元,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23-05-25 党建引领 交流合作 集聚人才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6538.html 1 校地互动共促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