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4日
首页
第05版:

绿叶对根的情意

——记泗水县泗张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涛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姚树华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声轻叹,我只是一个孩子,在寻找爱的怀抱;这是飞翔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这段由著名歌手汪峰演唱的《勇敢的心》,是济南市领航教育培训学校经理、泗水县泗张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涛最爱听的一首歌,总是循环播放在他驱车往返于泗水和济南的路途间。两年前,这位在省城打拼了十余年的“城里人”,又勇敢的当起了“乡下人”。一头是信任有加的乡村父老,另一头是跟随他创业的同仁志士,泗水到济南,一周往返路程约400公里,两年行程约4万公里,4万公里是绕地球行走了一圈的路程,这一路走来的风霜雨雪和酸甜苦辣于张涛而言不亚于绕地球一周。

张涛,1977年3月出生在泗水县泉林镇历东村一个“书香门第”,因受父亲影响,自幼立志长大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2000年9月,怀揣着梦想的张涛考入了曲阜师范大学学习油画专业。2004年秋,学有所成的他毕业后,父亲鼓励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带着父亲的期盼,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张涛决定带着满身的才学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到省城济南闯出一番天地。那年冬,张涛和老乡兼同学李斌“并肩作战”创办了一家艺考培训公司,他们凭借着泗水人身上特有的那种做事踏实、为人朴实的品质,很快赢得了市场。

一年后,“小有成就”的张涛独立创办了济南市领航教育培训学校,高薪聘请了6位大专院校的美术教师和12位生活辅导教师,当年吸收培训学生300多人,并得到了业内和社会的认可。为提高培训学校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少儿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并按照三年创业规划,在济南市各区域先后开办了7个分校。

在张涛看来,创业有苦也有乐,创办培训学校不仅历练了张涛的做事品格,还每年有百万元的进账。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越来越感觉迷茫,分校越来越多,事业越做越大,他总觉得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既找不到方向感,也体会不到成就感,就觉得在由钢筋和水泥构成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有些不接地气,缺乏灵气。闲暇时,张涛静思,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的十年里,是故土难离?是成长的思绪?还是童年的记忆?

2014年春,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张涛带着对家乡的那份执着和眷念,接受了在泗张镇中学任教的同学常勇的邀请,驱车前往。走进泗张,他被沿途的秀美景色吸引住了。由于专业培训的需要,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山西太行山、江西婺源、平邑大洼等地去写生。此时,他脑海里突然萌生了想在泗张镇打造一个写生基地的念头。是的,家乡有那么好的生态资源,应该好好利用。随后,他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宋家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将一个废弃粮仓改造成一个能同时容纳240人学习、生活的写生基地。

2014年10月1日,“泗水县泗张镇宋庄写生基地”挂牌成立,当日写生基地迎接了第一批高等院校和专业艺术学生,当年有5600人次入住。通过口口相传,很多绘画爱好者慕名而来,基地接待学生人数逐年提升,现在宋家沟写生基地已经常态化,周末、寒暑假来这里写生创作的学生络绎不绝。张涛手机里有数十个写生微信群,有写生需要的艺术家或师生都是在群里预定食宿。偶尔也有前来旅游观光的游人选择在这里住宿。目前,有40余家省内外高校、高中成为宋家沟写生基地的“固定客户”,2018年共接待1.8万余人次。“师生入住,村庄受益”,基地的红火也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张涛说,之前村民收入微薄,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的老弱妇孺。如今在写生基地长期打工的妇女30余人,打扫卫生、做饭、管理基地的菜园,每月收入1800元。每年进入10月份后,写生基地“旺季”来临,用工量增多到50余人,每人每天60元至80元薪酬不等。对于一些年龄大,行动又不方便的老人来说,做模特是他们满意的一份工作。老人们都争相来打听需不需要模特,人多的时候都需要排队等候。

写生基地通过四年的经营和宣传,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宣传泗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张涛在基地听到来此写生的外地师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泗水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每当听到这句话,张涛内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2016年,他被推荐当选为泗水县第九届政协委员。2019年,被山东省旅游协会评为乡村旅游振兴之星。

张涛这位素有家乡情节的 “热心肠”,早就被泗张镇党委领导纳入视野,并安排镇组织办“观察培养,随时启用”。2017年10月12日,对于张涛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张涛的身份又一次发生了转变,泗张镇宋庄写生基地负责人,后缀上“泗张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张涛在经营写生基地的同时,也以一种真诚之心和宋家沟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7年底,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受群众信任,党员拥护,作为一名外村人被选举为宋家沟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在备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赢得村民和党员的信任?这些均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

宋家沟村地处泗水圣地桃园景区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好,乡村旅游业态完善。为尽快打开宋家沟村的工作局面,张涛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会议,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寻求一条符合宋家沟村的发展路径。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涛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清低保,聚民心。他秉着公平公道的原则,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村民大会民主评议等方式对本村低保对象进行核查,清理了25个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2018年底又将毛小红、张宜成等5户生活困难的农户纳入低保扶持范围,将党的好政策“惠”到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凝聚民心。“第二把火”就是配合泗张镇整体部署,流转400亩土地进行产品升级改造,打造精品桃园。“第三把火”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17年利用上级资金56万元,打造6套民宿,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2万元。2018年又争取上级资金72万元,用于改造两处民宿,修建了6个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8万元。

三把火过后,张涛的热情依旧,他用内心的真情和执着为宋家沟的更大发展谋划着。当了宋家沟的当家人后,张涛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全靠他一人承担。他平均每天走2万多步,最多的时候一天走3万步。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处理村里的事务。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村里,留给家人的是少之又少,一周回家一次,一次只待一天。岳母看到他忙碌的状态有时也会抱怨道:“只是一个村支书,怎么会那么忙。”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张涛也只是一笑置之,他觉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虽然身体是累的,但是心里却是甜的。能为村里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巨大的。

青山环抱,绿水灵动。盛夏的宋家沟村美艳动人,在村内的池塘边,沿岸垂柳婀娜,成片的莲叶铺底清新脱俗,盛开朵朵白色的莲花。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如今,宋家沟村正靠着“沟里”的传家宝尽情施展才艺,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看着日益变美的宋家沟村和越来越幸福的村民们,张涛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和满足。他描绘出宋家沟村未来的美丽画卷:“将在村北流转65亩地,集中打造一处特色采摘园区,将宋家沟规划建设成一个特色旅游村庄,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宋家沟吃玩住。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观景……那时的宋家沟一定是花儿果蔬满山岗,幸福家园美名扬。”

2019-06-24 ——记泗水县泗张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58.html 1 绿叶对根的情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