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分钱没花,也没有打官司,法官就帮助我们二百多户业主把和开发商之间的纠纷化解了,法院还真行!”近日,高新区某小区业主高某在法院运用诉非衔接机制妥善解决因开发商逾期交房引发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系列纠纷后发出赞叹。经过法官耐心调解,原本剑拔弩张、矛盾尖锐的双方当事人最终在诉前握手言和。这是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赋能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诉源治理深度融合,在激发内生动力、凝聚解纷合力、增添改革活力等方面下功夫,诉源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诉讼收案实现“三连降”,累计降幅全省法院第一。2022年,该院党建引领赋能诉源治理工作经验被《济宁机关党建》刊发,并在全省法院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创新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党建引领+队伍建设
激发诉源治理内生动力
“抓党建带队建,激发诉源治理内生动力,是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该院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院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建融入诉源治理、执法办案,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把组织力转化为执行力、服务力、保障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此,该院积极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评树、全员岗位练兵等活动,着力提高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2022年,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第二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五星党支部”,一个速裁团队、两名干警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评为“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
党的领导+内外联动
凝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仅靠法院“单打独斗”难以成势。对此,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坚持党委领导、立足职能、系统谋划,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引导更多法治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2022年,该院提请高新区党工委印发《关于开展“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活动的工作方案》,将诉源治理、无讼创建、万人成讼率纳入对各街道、部门的年度考核,推动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诉源治理责任落实。同时,整合法治资源,先后和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市总工会、区市场监管局等机构、部门签订金融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协议,凝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工作合力。
得益于坚持党的领导、内外联动,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2022年诉前化解各类纠纷4213件,其中以和解息诉、司法确认等方式妥善化解了张某某等230余名劳动者与某纺织公司确认劳动合同系列纠纷、某银行诉吴某某等100余人信用卡纠纷等一批涉众型纠纷。
党群共建+简繁分流
增添诉源治理改革活力
2020年至2022年,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收案降幅分别达17.01%、23.37%、15.48%。“三连降”的背后,是该院多年来对改革创新的坚持,也体现着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注重党群共建、强化简繁分流的工作成效。
为构建诉源治理共建共享格局,该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邀请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壮大人民调解队伍,同时建立法官联系对接“和为贵”调解室工作机制,25名法官联系对接5个街道“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127个村居“和为贵”调解室,发挥“和为贵”调解室矛盾纠纷化解“前哨所”“主战场”作用。
在诉非衔接方面,该院构建“两次识别、三层过滤”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来诉纠纷由诉前调解、速裁团队、精审团队分段识别、分道解纷,采取立案前提前介入类案化解、一个案号集中审理集团诉讼案件等措施,推行类型化纠纷集约化解。2022年,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结案1495件,占诉讼案件总数的41.39%,结案率99.61%,平均办案周期13.68天。
记者 曹梦溪
通讯员 张波